珠峰上的另類休閑:攀冰

 

珠峰北坳攀登  江泳濤攝

 

 

日照金山·珠峰日落  十一郎攝

 

 

 

攀冰標準動作

 

 

冰塔林23——海拔5800米  十一郎拍攝

 

 

展示一下冰鎬  紫笛拍攝

 

 

十一郎在冰壁上,背后是珠峰—海拔5800米  紫笛拍攝

 

  “就是想換一種玩法,我們開玩笑說,干嘛一定要把珠峰那么當回事啊,我們無非是來親近它的。到現在已經有3000多人次登頂珠峰了,卻沒什么人來專門攀冰。
  就在你失去抓握力的一瞬間,突然從你身體里擁上來一股力量,而且源源不斷地擁上來,幫助你順利攀完剩下的高度。我們把它叫做腎上腺素分泌,這是最刺激的?!?/P>

 

珠峰上的另類玩家

    今年的珠穆朗瑪峰,老天格外開眼。從4月底到5月中旬,整個珠峰地區基本以好天氣為主。而在往年,好天氣周期一般不超過5天。5月18日,當十一郎和同伴們從珠峰大本營出發時,老天爺的眷顧還在繼續。在“征服”世界之巔的熙攘人群中,這支三人隊伍顯得頗為另類。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高高在上的世界第一高峰,而是珠峰腳下的冰川。
    珠峰北側(即中國一側)的冰川,被稱為絨布冰川,根據地理方位的分布,又分為東絨布冰川、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和遠東絨布冰川。絨布冰川從最末端海拔5170米的北側大本營開始,一直向上延伸,最高處在海拔6300米左右。三人小隊原來的計劃是去中絨布冰川,因為“東絨布冰川在珠峰北側傳統攀登路線上,人來人往的比較嘈雜”,而且相比已經比較熟悉的東絨布冰川,“中絨布冰川和西絨布冰川更有吸引力”。不過由于隊伍的臨時調整,以及出于對天氣和時機的重新權衡,他們最終決定以東絨布冰川為主要方向,順便觀察中絨布冰川的情況。
  他們是來攀冰的。相比那些浩浩蕩蕩、以8800多米為目標的大隊伍而言,這支三人隊伍不僅在人數上顯得單薄,其主要活動海拔也低了不少。于是,與那些嚴陣以待的珠峰挑戰者相比,他們的心態輕松了許多。兩個多月后,在北京文慧園北路的一家咖啡館里,談起這次頗具玩票性質的活動,十一郎的感嘆是:“太順利了”,不過“時間太短,不夠過癮”。
    不要被迷惑,以為在珠峰腳下攀冰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事實是,在雪山上進行的任何活動,即使無比順利,也一定談不上輕松。攀冰最早從登山運動中發展而來,現在已成為一項專門的運動。冰雪攀登與攀冰的區別相當明顯:登山主要是有氧運動,而攀冰更多是無氧運動;登山往往要避開陡峭的線路,而攀冰則要向難度挑戰。因此,攀冰很少在高海拔地區進行?!熬臀伊私獾那闆r,在珠峰中國一側,好像還沒聽說有人專門為攀冰組織一支隊伍,我們大概可以算是第一次?!笔焕山榻B說。
  這支隊伍的成員包括十一郎、孫斌和紫笛依揚:孫斌原來是中國國家登山隊隊員,現在在中國奧組委任職;十一郎真名周行康,是公益慈善機構“蘋果基金會”的秘書長;紫笛是一家戶外網站的編輯。從未有過攀冰經歷的紫笛是被臨時招募入隊的,因為另兩位成員臨時有事不能前來。這也是造成“時間太短”的原因:人員不齊整同時帶來裝備不齊整,十一郎臨時從拉薩調來裝備,但時間還是耽擱了。于是,這第一次珠峰攀冰,真正的攀冰過程僅僅持續了一天。
    “太陽照耀著潔白透藍的冰面,遠處依稀傳來牦牛馱隊的鈴鐺聲,周邊是各種形狀的冰塔、冰柱,攀爬在這樣的地方,即使氣喘如牛,我依然要在心里大喊一聲:真TMD心曠神怡!”十一郎如此描述在珠峰攀冰的快感。

 

呼喚腎上腺素

    冒出珠峰攀冰的念頭是在2003年。對于時年34歲的十一郎來說,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年份。17歲開始喜愛上戶外活動,到2003年,整整17年。那時,在深圳整整生活了20年的十一郎已經是深圳戶外圈子里當仁不讓的老大級人物。那一年,在登山愛好者和民間登山推動者十一郎眼中,更是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年份,中國的民間登山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的標簽當然是非典,不過對于中國登山界而言,2003年的大事無疑是那次CCTV電視直播的業余登山愛好者攀登珠峰的活動。那次活動很成功,最終4人登頂。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攀登珠峰以這樣的方式印在了國人的心中。2003年由此成為中國民間登山的一個分水嶺,用十一郎的話說,“許多本來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登山的人,開始關注登山,參加這個活動,也有自己的收獲”;民間登山開始爆炸式增長,“有利有弊”。十一郎是那支登山隊的9名隊員之一,同時兼任指揮人員,沒有登頂任務。那是他第二次去珠峰,此前,他登頂過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北京的咖啡館里,坐在我對面的十一郎看上去略有些瘦,但非常精干。標準的北方口音普通話,不像是一個曾經在深圳生活了20年的人。他一邊點上一根煙,一邊以中等偏快的語速和我交談,喜歡以邏輯性很強的一、二、三、四作答?!拔蚁矚g登山,而且喜歡以不同的方式登山:我不止一次做過大型雪山攀登活動的隊長,從做計劃、準備到執行,往往需要半年多時間,隊員通常有三四十人,我在其中既是組織者,又是攀登者;在珠峰活動的指揮系統里做過很多事;帶領過六七人的小隊伍,完全靠自己去登一座山;2004年,我去俄羅斯攀登歐洲最高峰—5642米的厄爾布魯士峰,當時是一個人去的,帶上裝備,跨越幾千公里,克服溝通障礙,去那里找當地組織,然后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組成國際隊伍,這些都是非常exciting的事?!笔焕扇绱嗣枋鲎约旱牡巧饺∠?。
    2003年,正是在那次著名的珠峰活動中,十一郎和孫斌萌生出了回珠峰攀冰的念頭:“就是想換一種玩法,我們開玩笑說,干嘛一定要把珠峰那么當回事啊,我們無非是來親近它的。到現在已經有三千多人次登頂珠峰了,卻沒什么人來專門攀冰。不是說登頂比攀冰更難,或者攀冰比登頂更了不起,這只是不同的玩法。如果你想玩得更悠閑、更純粹,你一定要學會聚焦?!碑斈陱闹榉逑聛淼臅r候,十一郎非??释幸惶煊袡C會登頂,幾年下來,這個心淡了一些,“登山是一個過程,而登頂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當然,有機會還是會去,了個心愿”。
    大多數登山愛好者和十一郎一樣,也喜歡攀冰,盡管這似乎是兩種迥異的快樂—至少在身體上如此?!暗巧降臅r候,身體肯定處于比平時差的狀態。身體上的快感,不同于一般的運動。登山的愉悅很緩慢,比如你在雪山里待一段時間,身體經歷一個周期,回來往下走,身體開始恢復,這是一種愉悅。還有一種,某一天,走得非常累,到宿營地,歇下來,燒一壺咖啡,非常舒服。這就好像先把人摁在那里,特別痛苦,然后輕輕釋放,非常爽?!笔焕傻拿枋龇浅I鷦?。
  攀冰呢?“我們需要呼喚腎上腺素?!倍≌姓f。在深圳長大的丁正男和十一郎結識已久,今年5月,他本打算和十一郎一起去珠峰攀冰,后來臨時有事沒有成行。與十一郎相比,丁正男看上去更高大些,一口廣東普通話。丁正男最愛必勝客的比薩,每次從山上下來,可以一個人干掉一個“12英寸”。丁正男比十一郎更癡迷于攀冰,一有機會就跑去四川雙橋溝攀冰。雙橋溝堪稱中國絕無僅有的攀冰圣地,有一百多條冰瀑布。
    攀冰需要很好的技術,也需要很好的爆發力和耐力,先鋒攀登尤其如此。所謂先鋒攀登,又稱領攀,需要在沒有上方保護的情況下攀登,每爬5-10米用冰錐在冰壁上建立一個臨時保護站,登頂后在上方建立保護站,然后下撤,并在下撤途中撤掉所有臨時保護站。之后,其他攀登者即可在有上方保護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系數高許多的攀登。領攀者在進行先鋒攀登時,手上拿著冰鎬,腳下穿著冰爪,腰間還有至少七八個冰錐,都是異常鋒利的工具。一旦出現脫落現象(即因為各種原因從冰壁上掉下),受傷在所難免。因此,與攀巖不同,先鋒攀冰是不允許脫落的。
    可是每一位攀冰者都一定有過力竭的體驗,手會失去抓握力,根本無法抓住冰鎬?!笆プノ樟κ欠浅NkU的,你知道脫落意味著什么??墒蔷驮谀闶プノ樟Φ囊凰查g,突然從你身體里涌上來一股力量,而且源源不斷地涌上來,幫助你順利攀完剩下的高度。我們把它叫作腎上腺素分泌,這是最刺激的?!倍≌械拿枋龊苡悬c像金庸的小說,他興奮的神情好像某位剛學會了一門武學秘技的江湖中人。

 

自由意志和選擇

    2000年春節,十一郎參加了中國登山協會組織的第一期冬季冰雪技術培訓。兩年后,在他的介紹下,丁正男也通過這個途徑接觸到攀冰運動。在此之前,他們已有一定的登山經歷。當初參加培訓完全是為了登山,沒想到后來也會迷上純粹的攀冰。當然,他們從未想過以此為職業,用十一郎的話說,“好不容易有一個愛好,變成職業,就把愛好毀了”。
    十一郎眼下的身份是“蘋果基金會”秘書長,這是王秋楊和張寶全發起的一個公益慈善機構,主要項目在西藏阿里地區。2003年那次珠峰活動之后,十一郎在CCTV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2005年加盟“蘋果基金會”,一是出于個人的內心驅動,希望參與歷史的創造過程,而公益事業正是他認同的歷史的一部分;二是認同王秋楊的充滿愛心和表里如一;最后一個好處,便是經常有機會出差去高海拔地區。
    丁正男經營著一個規模不是很大的公司。他更熱衷于攀冰,而比較少去登雪山,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長時間離開公司。他屬于享樂派:“我們師兄弟很享受樂趣,從不給自己設定目標。在雙橋溝,早上起來,喝壺茶,太陽很好,我們曬曬太陽,不想去攀冰了,就不去了。吃完中飯,下午又想去了,就又去了。一點也不勉強自己?!彪p橋溝是丁正男過去幾年最主要的度假地,他也見證了中國攀冰族在2005年的一次爆炸式增長。此前,每年春節前后雙橋溝的攀冰季,前來攀冰的人不過三四十,從2005年開始爆炸式地增長到一二百。丁正男會為自己設定更高的難度目標,不過從不勉強。眼下,他正積極籌劃去珠峰攀冰?!半p橋溝的海拔是3800米左右,我想知道在6000米的地方會是什么感覺?!?BR>    十一郎已經知道這種感覺。他的想法似乎永遠要比好朋友更多些,他希望自己的高海拔冰川攀冰可以結合冰川考察等環保內容。對于自2003年以來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珠峰商業攀登,十一郎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不論采用什么方式,不論有多少人曾登頂過它,對于不足以依靠自身能力攀登珠峰的登山客戶而言,珠峰永遠是一座偉大的山峰—它是一面‘照妖鏡’,人類所有的本性將在此得到充分的放大和顯現?!?BR>    在他而言,攀登早已不僅僅是最初的為了好玩,而是一個人“自由意志的體現”:“人生中很多事情,只能選擇怎么做,但不能選擇做不做。比如工作,你可以選擇做什么工作,但不能選擇不工作;比如結婚,你可以選擇和誰結婚,但不能選擇不結婚;比如孝敬父母,你可以選擇怎么孝敬父母,但不能選擇和父母一刀兩斷。登山,在了解其中的甘苦之后,你可以選擇堅持或是放棄。它要消耗生命中很多東西—時間、金錢、勞動、體力、風險……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擁有了自由意志,才不至于活成‘行貨’?!?BR>    “只有山,不曾遠離”,是十一郎使用了多年的網絡簽名。

 

 

小貼士:

起源 攀冰起源于登山,更確切地說是雪山攀登。在雪山攀登過程中,有些時候冰壁是無法繞過的。1970年代之前,冰壁攀登經常成為雪山攀登中難以逾越的障礙。1960年代末,歐洲一些登山愛好者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發明了帶鋸齒狀鎬頭的冰鎬和帶堅硬前刺的冰爪。許多登山者使用這些改進的新裝備到處尋找冰壁進行攀登,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改進裝備和技術,攀冰逐漸成為一項相對獨立的運動。

特點 與雪山攀登相似,攀冰也算得上是一項極限運動。當然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登山更多地是一項有氧運動,對耐力要求很高;攀冰更傾向于無氧運動,對技術、爆發力和耐力有同樣高的要求。因此,雖然攀冰起源于雪山攀登,現代攀冰卻很少在高海拔地區進行。
  裝備攀冰對裝備的要求非常高,稱得上是“從牙齒武裝到腳趾”。攀冰裝備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登山、攀巖通用裝備,包括繩、安全帶、高山靴、快掛等;另一類是攀冰專用裝備,包括攀冰用頭盔、冰鎬、冰錐、冰爪等。進行一次攀冰活動,往往需要攜帶三四十公斤的各種專業裝備。

團隊 一段不長的冰壁可以單人攀登,如果冰壁比較長,則需要團隊協作。團隊攀冰的過程大體是這樣的:領攀者先行,每隔5-10米建立一個臨時保護站,到達某個階段高度后,建立上方保護站,保護隊友攀上同一高度;然后換人領攀,繼續向上;通過幾次輪換,共同征服一個比較高的冰壁。團隊攀冰的意義在于,由于領攀(又稱先鋒攀登)需要消耗比跟攀大很多的體力,因此團隊協作可以征服更大的難度。一般情況下,團隊人數為2-3人,每人每次領攀距離不超過60米。

風險 作為一項極限運動,攀冰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雪崩,不夠堅固的冰壁,落冰(處于較高位置的攀冰者不慎制造的落冰會傷害下方的攀冰者或保護者),領攀者脫落,等等。有攀冰大師認為,風險等同于暴露于風險中的時間乘以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大師們的建議是:趁身體狀態好的時候盡快征服一個冰壁,然后一秒也不要停留,立刻離開。更多的知識、更仔細的觀察和更豐富的經驗有助于減少風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