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的謊言與真相
似乎是毫無征兆,2007年,一本名為《貨幣戰爭》的財經圖書突然風靡大江南北。一些政府部門大批購買,分發給下屬學習,據說還引起了中央領導層的關注。
贊譽者,稱作者宋鴻兵曝光了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揭示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成功破譯世界財富密碼;而貶斥者,則稱閱讀這本書純粹是浪費時間,作者嚴重侮辱了非金融專業人士的智商,甚至稱該書應歸入“奇幻文學”。
在這本書里,從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到美國歷史上所有總統遇刺事件,無一例外,都是一小撮國際銀行家爭奪所謂“貨幣發行權”的陰謀策劃所致,尤其是《貨幣戰爭》中反復提到的世界第一財富家族——羅斯切爾德家族。
其實《貨幣戰爭》的風行并非毫無征兆?;鹪谌ツ甏鬅?,QFII讓外資可以買A股了,QDII可以讓我們去投資海外市場了,“港股直通車”將通未通,股指期貨據說也要粉墨登場了……這個時候再來看《貨幣戰爭》,其實有更多的現實意義。缺乏話語權的社會公眾總覺得,有幾個人或集團在背后掌控著這張金融之網。國際市場的海量熱錢,正避開金融監管,如潮水般涌入中國。
但掌控者卻未必是羅斯切爾德家族。由于在19世紀不看好美國的經濟,撤銷了在美國的所有分行,以及在二戰中損失慘重,羅斯切爾德家族目前的資產,不過是匯豐花旗等大銀行的一個零頭而已。
知情權的長期匱乏,是陰謀論賴以長期存在的社會原因之一。圍繞《貨幣戰爭》和陰謀論的論戰,注定是一場錯誤敵人之間的錯誤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