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發出的可能是別扭的、保守的聲音”——專訪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
真正的大希望是從大絕望里來的,從大的絕望里生出來的希望是有分量的。對人和自己生命力的信心,面對世界的信心,文學如果失掉了這些,我覺得文學沒有存在的意義。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有一次我看電視,股神巴菲特和搭檔查理·芒格在談話,芒格說,其實股神也犯了不少錯誤。股神尚如此,更何況我們正在改進當中的一個協會?我們的態度應該更坦率、更鄭重、更坦誠一些。查理·芒格說了一句對我很有啟發的話,他說,所有的益處都是從批評中獲得的,一個得不到批評的人最終是會失敗的。
——鐵凝
鐵凝一直與楊絳保持著交往,鐵凝曾問楊絳應該稱呼她什么——楊絳老師、楊絳媽媽、楊絳姥姥?楊絳說:“何不就叫楊絳姐姐!”鐵凝覺得與這些老人交往,就像為自己的靈魂充電。 (鐵凝/圖)
鐵凝 (鐵凝/圖)
魯迅文學獎近年來試圖以更活躍的方式贏得大眾關注,2010年11月9日在紹興舉行的頒獎典禮,設立了紅地毯,獲獎作家們在禮儀小姐引領下,像明星一樣走過紅地毯。 (CFP/圖)
當了4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的鐵凝說自己是個“笨人”,寫作時間少了,醞釀周期卻長了。獲得首屆郁達夫文學獎的短篇小說《伊琳娜的禮帽》一萬多字,從初稿到完成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像揉面一樣,必須揉到不能夾生”。
與百歲老人楊絳的交往讓鐵凝印象深刻,老人住在水泥地面、墻壁雪白、無裝飾的房子里,天花板上有幾個手印,那是錢鍾書活著時她登著梯子換燈泡留下的。楊絳就翻譯《堂吉訶德》的事給鐵凝寫信,信紙上有幾個油點,注明說,是保姆弄的,不是她弄的。楊絳和錢鍾書捐了近800萬元版稅給清華的貧寒學子,自己過著簡樸的日子。鐵凝問老人應該稱呼她什么——楊絳老師、楊絳媽媽、楊絳姥姥?楊絳說:“何不就叫楊絳姐姐!”
“中國作家協會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錢,而是那些星光燦爛的作家群?!辫F凝說,比起老一輩作家,她覺得“很慚愧”,她看望他們其實也是從他們那里為自己的靈魂充電。
龍應臺也進了魯獎初評
南方周末:你的短篇小說《伊琳娜的禮帽》最近獲得了首屆郁達夫小說獎,這是你當作協主席后獲得的第幾個獎?郁達夫小說獎的投票和評語都是公開和實名的,魯獎、茅獎有無可能也采納實名評語、過程公開的方法?
鐵凝:這幾年我獲獎并不多。我任這屆作協主席后,給黨組寫了一個正式的報告,提出在我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期間,自己的作品不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獎項評選,包括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這樣的國家級大獎。當然,我還是獲了幾個中國作協之外的文學獎。
郁達夫小說獎評委會邀請了一些媒體,跟蹤整個評選過程。這個文學獎實行投票實名制,評委評語公開,我覺得是一股清新的空氣。
說到實名制、評語公開,我個人覺得魯獎、茅獎不見得不能考慮。我看了日本的芥川獎,首先它的評委是公開的,評委的姓名向全社會公布,每一場討論都向社會、媒體公開。每場討論大家也會有爭論,評委要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見,為什么要堅持對某一部作品的看法,都能讓社會知道,因此,少數派也會認可評獎結果,盡管最終的結果可能不是某個人想要的,但卻是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按投票來的。
南方周末:最近魯迅文學獎引起了爭議和不滿,你是怎樣看待的?
鐵凝:社會對“魯獎”、“茅獎”這樣的國家級大獎有不同的聲音,這是我們這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的正?,F象。文學不是自然科學,一些國際知名大獎評出來,也常有各種不同的評論。何況魯獎還不是評一類作品,而是分了長、中、短篇、詩歌、散文等許多門類,每個門類又評若干名。任何一個人的閱讀量和判斷力也難以覆蓋這樣多門類的巨量作品,這需要很多人的智慧和程序的嚴謹、公正。同時我認為,有些議論更反映了社會和大眾對文學、文學大獎的關注和愛護。它對我們進一步改進評獎工作,有促進乃至警示作用。
我個人心里也有一些想法,改革的步子怎么不能更快一些呢?我覺得可以更快一些。但是這些都不是一個人定的,即使我作為一個作協主席,也沒有權力說我自己來取消或改變一個獎項現有的規則和程序,以及它的一些評獎原則。但是我在這個位置上,理所當然應該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呼吁大家正視這個事情的嚴肅性。
南方周末:2006年11月你當主席以來的這幾年和以前比,魯獎、茅獎的評選有沒有什么變化?
鐵凝:應該說有變化,當然這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新一屆作協的領導集體,新一屆作協主席團,還是在想一些辦法。比如說兩個獎都特別設立了紀檢組,在評獎期間專門受理和處理申訴和投訴。比如說加大了社會對于評獎的參與面。今年這一屆搞了網絡投票,此外,還邀請九千多名中國作協會員來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