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醫生個個身家千萬? 一個商人眼中的部分介入專家
一段賣心臟支架的經歷,讓王明理對心臟介入專家的看法大大改變。在他看來,專家之所以在病人身上用那些無證的支架,邏輯其實非常簡單:這些產品的回扣更高。
責任編輯:米羅 實習生 錢文迪
2003年到2006年之間一段賣心臟支架的經歷,讓王明理(化名)對心臟介入專家的看法大大改變。在他看來,專家之所以在病人身上用那些無證的支架,邏輯其實非常簡單:這些產品的回扣更高。
王明理曾是北京一家經營心臟介入手術產品的醫療器械公司銷售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推銷心臟支架。他說,當年的市場情況是,一個國產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賣給醫院的價格是27000元,一個進口支架的出廠價是6000元左右,賣給醫院是38000元,醫院進貨之后,再加價15%賣給病人。近年來,因為競爭日漸激烈,價格有所下降,但仍在萬元之上,遠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跟發展中國家相比更是高得離譜。業內有說法稱,同樣是一臺心臟支架手術,在中國所花的費用,相當于在印度做完之后再在印度旅游一圈。
支架出廠價與醫院進貨價之間的高達數倍的利潤,不可能僅僅歸王明理他們這樣的公司。某種意義,王明理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就是將利潤向安裝支架的介入專家傾斜,以維持整個系統的平衡。
王明理的主要服務對象由兩種人組成:北京知名醫院的心臟支架專家和北京周邊醫院的心內科主任。
由于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一些不具備條件卻想開展手術的醫院,只能聘請大醫院的專家前來完成 (段廣水的情況正是如此,他在門頭溝醫院做的手術,但手術醫生卻是北京世紀壇醫院的專家),王明理充當的是兩者的橋梁,他為那些想開展支架手術的醫院請來專家,同時帶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