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都是紐約客

曹朱村的日漸衰敗和中國的很多農村同步,不同的是,這里的凋敝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富有。人們懷著美國夢陸續離開這里,幸福指向的終點站是那個13小時時差的遙遠城市——紐約。

責任編輯:王剛 實習生 王媛媛

經過半個世紀的接力移民,真正的曹朱村已經遷往美國。如今在美國的村民已經有三千多人,而還住在村子里的人已經低于1000人。

曹朱村的日漸衰敗和中國的很多農村同步,不同的是,這里的凋敝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富有。人們懷著美國夢陸續離開這里,幸福指向的終點站是那個13小時時差的遙遠城市——紐約。這個按捺不住強烈改變愿望的村莊是整個長樂市的縮影:村民不在紐約,就是在去紐約的路上。

移民路線圖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曹朱村的記憶正在被迅速掏空。

村里的衛生員曹碧林今年做人口健康檔案時發現,還住在村子里的人已經低于1000人。三年前這個數字還是2503。從明朝建村以來,這個村子人口少有地降到了千人以下。

當年青壯年紛紛離鄉出國的踴躍場景如今已經不見。1980年代末的時候,人們不時能在村口看到聲勢浩大的青年們結伴同行,人們互相道別,場面像是斯巴達人告別前往溫泉關的勇士。

曹朱村隸屬福建省長樂市潭頭鎮管轄。歷史上長樂曾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即使在“片板不許入海”的時期,人們依然冒著生命危險操舟為業。從曹朱村到福州,城鄉巴士只要一小時,但這兒離海更近,走到海邊只需十五分鐘。

1960年代,第一批曹朱人跳船登陸美國,當時只有三五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偷渡成了人們從現實中解脫的最好辦法。

經過半個世紀的接力移民,真正的曹朱村已經遷往美國。如今在美國的村民已經有三千多人。

這里的村莊反而像是被遺忘在大洋此岸的飛地。即使在村口曬太陽的一溜嬰兒車,里頭躺的也基本上是美國公民——他們遠在紐約的父母因為每天要繁忙工作13個小時,才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家托老人們喂養幾年。

空蕩蕩的曹朱村靜臥在陽光下,現在和十年前并無不同,只是人更加稀少了。虛空籠罩在村子上空,人聲和狗叫都顯得乏力。在村委會門前的空地上,總能看見幾十個曬太陽的老人——這很可能就是留在村子里一半以上的原住民——把一只手塞到另一只手的袖管里,用同樣的姿勢聊一整個上午,話題是地球上最繁華的城市紐約。

一整個早上人群里惟一一次發出轟動和聲響,是65歲的曹典武夾著一只親手打死的老鼠在人群面前走了一圈。他在美國打了16年工,在華人街臟亂的廚房里不知道打死過多少只老鼠。

25歲的曹曉東曾經是短暫的瑙魯國公民,他只去過那個國家一次。十幾年里,他同樣很少再回到曹朱村,大部分時間他和母親生活在福州。

曹曉樂的表哥曹敏凡比他大一歲,現在也離開了村子去東莞管理一家工廠。他們小時候的同學都已經出國打工,有的在紐約的唐人街刷盤子,有的在送外賣,有的甚至到外州開起了餐館。連曾經就讀的曹朱村小學也因為招不到學生關閉了。本來表兄弟二人這時候也應該在美國,每次見面聊起這個事情都不免感慨。

不在紐約,就在去紐約的路上

當地人在美國的一個俗語是“白天爐頭,晚上枕頭,周末律師樓”,“律師樓”說的就是非法移民在美國不得不苦苦尋求身份。

人們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