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肖揚:“正義是看得見的正義”
在一些法官眼里,肖揚太“弱勢”,在各職能部門想方設法四處擴權的時代,有人指責肖揚是“三交”院長:交槍、交權、交錢。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王剛 楊繼斌 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袁端端 實習生:王媛媛 向婷婷 陳鐵梅
在一些法官眼里,肖揚太“弱勢”,在各職能部門想方設法四處擴權的時代,有人指責肖揚是“三交”院長:交槍、交權、交錢。
在2004年耶魯大學的演講中,肖揚談到當前中國司法現狀時直言,對正義執著追求的“理想主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須讓位于解決糾紛的“現實主義”。
收回死刑核定權,是70歲高齡的大法官肖揚在自己離任前的一年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在任10年,肖揚改變了很多事,當然爭議也從未遠離過他。這位開放法庭允許公民旁聽、降低訴訟費用讓窮人打得起官司,甚至規定所有法官穿什么樣的衣服的大法官,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尾聲,為其所主導的中國司法10年改革畫上了一個濃重的逗號。
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法律專業出身的最高法院院長,肖揚在上任之初即被寄望為中國司法改革的推動者。2001年,力推司法改革的他,成為全國的焦點人物。
2008年3月10日,當這位70歲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站上人民代表大會主席臺上進行工作報告時,他用兩句話對過去做出了概括:“比較圓滿地完成了中央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的9項改革任務,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確定的50項改革項目也基本完成。”
司法改革10年,社會進步與多方合力最終拓展了改革的空間,而肖揚作為這場實驗重要的參與者和經手人,他對于中國司法格局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實驗最終的結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