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李金華:江湖漸遠,硬漢依舊
李金華一直關注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呼吁盡快修改預算法。從每年審計查出的問題看,因部門利益而違法違規的情況越來越少,大量的不規范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不完善。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王剛 楊繼斌 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袁端端 實習生:王媛媛 向婷婷 陳鐵梅
回到2004年的審計風暴中再次審視,當年李金華和他的審計署最重要的并非炮轟部委的大膽舉動,而是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開始實行。從兩頁紙的新聞通告稿,到每年厚厚的一本公告,李金華是背后的重要推動者。
幾乎是靠一只眼睛工作——另一只眼睛因青光眼視力微弱——原審計長李金華忠實履行了國家財政“看門狗”的職責,并在2004年成為南方周末的年度人物。那一年,李幾乎是眾望所歸,央視等媒體都把年度最高的殊榮授予了他。
2008年3月,卸任的李金華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新華網在顯要位置推出評論,題為:《國家重用李金華是正義的勝利》。
在中國,審計并不獨立于政府而是政府的一部分,在這種世界上少有的特殊體制之下,李金華以其能動性令這種內部監督發揮到了一致贊嘆的地步。“得罪了所有人,就誰也不得罪了”、“不斷后路難當審計長”、“死豬不怕開水燙”——這位官員人性化的語言,至今言猶在耳。
最新的規定中,中國經濟責任審計對象已正式擴展至省部級官員。多年來,審計署一直在持續進步。 (CFP/圖)
2003年,李金華獲得連任時所作的審計報告,第一次被媒體冠以“審計風暴”,那些在公眾看來高高在上的中央國字頭部門,一一被點名批評;2004年,李金華向全國人大提交了一份更有分量的審計清單,報告中的18項內容,每一項都足夠震撼。這使公眾開始相信:審計風暴不是偶發事件,已成為有規律可循的季風。
風暴讓李金華等審計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榮光,并贏得人民的巨大支持。但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