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論文勝過一百篇垃圾論文——第一位獲菲爾茲獎的越南人吳寶珠

十年間,在法國的科研體制下,他能夠專心做數學研究,而不需要考慮發表論文的問題。一篇好論文勝過一百篇垃圾論文。這是法國的標準。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吳寶珠能夠以他特有的慢節奏滴水穿石地做研究,而不需要考慮發表論文的問題。他對寫低質量的論文沒有興趣,而只想寫幾篇好論文。

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

在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中,偵查命案的物理學家問了癡迷數學的嫌疑人一個問題:“擬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和解答那個問題,何者比較困難?”嫌疑人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說:“的確是耐人尋味的題目。我會好好想想。”

“這名嫌疑人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教授羅伯特·朗蘭茲(Robert Langlands)說,“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吳寶珠并沒有通常人們所認為的那種天才的光芒,但他的思考很深入,是水滴石穿的類型。

1967年,朗蘭茲給數論專家安德雷·韋依寫了封信。在這封著名的信中,朗蘭茲說:“如果您能把(我的信)當作純粹的猜測來讀,我會很感激;如果不行——我相信您的手邊就有廢紙簍。”接著,朗蘭茲就寫下了一系列宏大的數學猜想。這一系列猜想組成了“朗蘭茲綱領”。

2010年,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因證明了朗蘭茲綱領中的基本引理而獲得國際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他成為了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越南人。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數學教授詹姆斯·阿瑟(James Arthur)評價吳寶珠的工作時說:“它是一個深刻又優美的論證,建立在數學家們三十多年時間里所貢獻的洞見之上。”

朗蘭茲綱領是一個宏偉得令人望而生畏的猜想,橫跨當代數學中的數論、群論、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等幾大領域。一旦得到完整的證明,這些領域中的諸多中心問題將迎刃而解。盡管直到今天,綱領中的絕大部分猜想仍然沒有得到證明,但阿瑟稱基本引理的證明“將會成為該課題的一塊奠基石”。綱領的完整證明也許仍需要幾代數學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