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坐標】2010中國財富流向
38萬億的大蛋糕里,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各自切了多少?制造十億元級別富豪的流水線在哪里?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羅瓊
如果要提高居民在收入中的占比,單純只考慮提高工資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勞動力工資和財富收入從規模與增速來看,都不成比例。
1997-2008年間,勞動力工資的增速是11.6%左右,但是財富性收入,比如國企利潤增速是32%多,政府土地轉讓金收入的年均增幅超過33.6%。
必須增加居民的財富,讓財富從政府和企業手中轉到居民手中,以增加他們的財產性收入。
——張雪春《金融研究》編輯部主任
38萬億的大蛋糕里,政府、企業和勞動者各自切了多少?制造十億元級別富豪的流水線在哪里?
政府、企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古人把錢叫“泉”,取其如流水一般,讓財富流動起來之意;英文CURRENCY也有類似的意思。
既然是流動,總有潮流。再看向更深的地方,會發現,在潮流之下,有暗涌,暗涌之下,又有地勢,地勢才是決定財富長遠流向的最根本因素。
在剛邁進2011的門檻時,我們回頭探尋2010年中國財富之流向及其背后的地勢。
38萬億的大蛋糕
盡管國家統計局還沒有公布2010年的GDP,不過,這個數字應該比較容易推算出來:大約38萬億元——經調整之后的2009年GDP為34.0507萬億,設2010年全年增速為10%,全年CPI上漲3.4%,則2010年超過38萬億。
有趣的是,盡管有不低的通貨膨脹率,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在2010年上漲了大約3.47%,以美元計算的中國的GDP于是可能增加了近17%,這幫助中國撼無可撼地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當然了,即使按照這個數字,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到日本的六分之一。要達到日本現在的水平,最樂觀的估計也需要20年:假設中國在未來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