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稻香商品糧基地的重金屬憂患
中科院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兩千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一千多萬噸。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編者按:
豐年警言
過去七年,中國糧食生產畫出了一道上揚弧線,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實現七連增。
聯系到2010年年初的西南五省份百年難遇的干旱,年中中部數省洪澇滔天,大災之年大豐收,不可謂不是奇跡。
然而,12月底落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卻在歡呼奇跡的舉國氛圍中,難得冷靜,糧食生產維穩仍被列為明年“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
平心而言,對于中國,用世界9%不到的耕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的舊壓從未輕松,而糧食安全的新憂已經次第而來。比如極端氣候頻發,甚至南北同旱同澇的生 態環境,比如城市化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免扭曲耕地的占補平衡政策,比如灌溉危機、土壤污染、農藥化肥的依賴從未緩解,當然還比如國際糧價波動,農民種糧 積極性等國際國內、社會政治因素無不困擾。糧食盛年需奇跡,更需警言。
正是本著這樣的宗旨,我們將2010年年度綠色調查鎖定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不求面面俱到,只觀綠色維度,我們不進諛詞,只提諍言。
我們深入中國糧倉一線,傳遞稻香谷粒真實的憂慮;我們多地輾轉,面聆權威學者清醒建言,我們還扎進歷史,知過往得失,方曉今日憂患。
因為中國只有糧安天下,才能繼往開來。
中國科學院一項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兩千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一千多萬噸。湘江邊的產糧縣湘潭則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種糧者吃不上糧?
得知真相的村民們,悄悄地又將真相重新遮蔽起來。
縱然在田地里勞作了一輩子,74歲的響塘鄉長安村農民黃運升如今卻得祈禱:吃上自家種的稻米。
在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湖南省湘潭縣,這本不應成為奢侈的愿望。這個傳統的雙季水稻栽培區,擁有耕地面積101.4萬畝,年產稻谷85萬噸以上。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