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維穩,遲到的水利清欠
大興水利,按照現在的投資速度,幾十年才能還完歷史欠賬。但幾十年后,新的欠賬又出來了,因為水利工程的壽命也就是二三十年。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現在我國因干旱、洪澇災害每年糧食少收300億到400億斤。但大興水利,按照現在的投資速度,幾十年才能還完歷史欠賬。但幾十年后,新的欠賬又出來了,因為水利工程的壽命也就是二三十年。
口述:馮廣志(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原司長)
馮廣志(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原司長)
兩周前落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大興水利被定性為糧食維穩的頭等大事,成為2011年中央1號文件的重點,應無懸念。
我國的農業基礎很薄弱,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防災減災能力不強,不是這旱,就是那澇,糧食生產環境不如人意。我國八億多畝的灌溉農田設施,大約有三分之一老化失修,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業學大寨&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