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煙之敗——為控煙算一筆經濟賬
煙草行業無疑是政府財政收入的納稅大戶,但控煙帶來的社會效益真的是以犧牲經濟效益為前提嗎?讓我們為控煙算一筆經濟賬——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約方,我國承諾在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100%禁煙。如今期限將屆,而據中國疾控中心等部門6日聯合在京發布的一份名為《控煙與中國未來》的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我國控煙履約績效只有百分制的37.3分,離及格線還差很遠。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醫藥衛生領域第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條約。2006年1月9日,《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
據新華網6日報道,報告使用“過去30天室內工作場所有人吸煙的比例”等10項指標,對保護人們免受二手煙危害、提供戒煙幫助、增加煙草稅收和價格等5項煙草控制關鍵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價。
《公約》第8條要求締約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公眾接觸煙草煙霧。2007年7月,《公約》第二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防止接觸煙草煙霧準則》(以下簡稱 《準則》)。按照《準則》要求,自2011年1月起,我國應當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場所完全禁止吸煙。
(來源:衛生部網站)
其中,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過去30天有人吸煙的比例分別達到63.3%和72.7%。過去12個月就醫的吸煙者中,將近60%的醫生沒有詢問他們的吸煙習慣。我國人群中,有1.5億吸煙者購買5元一盒或更低價位的卷煙,每百盒卷煙的花費僅占2009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2%。這些都表明我國控煙履約政策執行不力。
報告指出,以百分制評價我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關鍵政策的執行情況,我國平均得分僅為37.3分。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履約情況處在100多個公約締約國的最末幾名。
煙草之患
據中國疾病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w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