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
張愛玲在前三四名。魯迅還是很低。魯迅學問并不好,他弟弟的學問比他好。
(魯迅)晚年只寫散文,別的事情不做,翻譯《死魂靈》,翻得一塌糊涂。
老舍早期好,《四世同堂》好得不得了,書的后面就不好了,完全是瞎編。后來,他和郭沫若兩個人都發瘋了,瞎寫……
赫德遜河畔訪夏志清
夏志清對魯迅的評價頗具爭議,后來夏志清作了修正:
“我對《狂人日記》確實評價過低,《狂人日記》是魯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中的諷刺和藝術技巧,是和作者對主題的精心闡明緊密結合的,大半是運用意象派和象征派的手法?!?/STRONG>
夏志清在紐約寓所的書房中,捧在手中的是集夏志清學術成果大成的英文版《中國文學論集》。王寅/攝
夏志清的寓所在曼哈頓百老匯大街附近一條僻靜的街道上,距離他曾經任教的哥倫比亞大學和赫德遜河一箭之地。
老式電梯一直通向五樓。這是一套書籍擁塞的公寓,從過道開始,室內的每一個墻面都被放滿了書的書架所占據,書房里的兩張書桌上報刊書籍更是堆積如山。桌上的不少出版物是國內寄去的,“我這里有《書城》,上面有我的文章?!毕闹厩咫S手拿起一本雜志這樣說道。
客廳的長桌上放滿了藥瓶,里面有各種維生素。這些大大小小的藥瓶仿佛無聲地說明主人已經是86歲高齡的老人了。
夏志清1921年生人,1947年赴美,1951年在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61年,夏志清在美國用英文出版了使他一舉成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這部著作與正統的文學史觀有著較大的差異,對以前被忽略和屏蔽的作家──錢鍾書、沈從文、張愛玲等人給予高度的評價,張愛玲的《金鎖記》被稱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錢鍾書被推崇為吳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諷刺小說家,張天翼是“這十年當中最富才華的短篇小說家”。有評論稱,《中國現代小說史》是中國現代小說批評的拓荒巨著,不亞于一次文學的革命。從這本書以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才進入西方高等院校。
在采訪之前,夏志清有著特別的要求,希望會上海話的記者采訪。交談自然用上海話進行,夏志清間或用普通話夾雜著英語回答。
夏志清說的是舊式上海話,在交談中,不止一次地提醒記者:“你又說‘老好’了,你們這樣說不對。我們都說,邪氣好!‘邪氣’這樣的詞多形象!”夏志清加重語氣說的“邪氣好”在上海話中意為“很好”,在年輕一輩的上海人中已經很少聽到了。
夏志清是性情中人,說到激動處,聲音會突然高昂上去。早就聽說夏志清說話的風格如連珠炮一般。他仿佛永遠充滿了好奇,問題一個接一個:“哎喲!你的個子真高!以前只是外國人高,現在中國人也這樣高了,真是了不起!”“你的頭發這么長多久了?現在允許的嗎?”
1983年,夏志清曾應錢鍾書之邀,回過北京和上海,以后再也沒有回過中國。懷舊的夏志清,記憶中的上海仍然是半個世紀前的上海。問起老上海,如數家珍:“南京大戲院還有嗎?”“國泰、大光明、大華、美琪大戲院還在嗎?”
1969年,夏志清來到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任中文教授。1991年退休之后,夏志清專事回憶錄寫作,整理過去發表的文章,準備結集出版。他和張愛玲的通信正在臺灣《聯合文學》連載,還有兩期就連載完了。
夏志清的著作近年相繼在國內出版,最有影響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在英文版問世40年后于2005年終于在中國內地出了中譯簡體字增刪版,此外,尚有《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文學的前途》、《人的文學》、《新文學的傳統》、《歲除的哀傷》等多種。
盡管夏志清是以對現代小說的研究揚名立萬,但是他現在已經很少閱讀現代文學作品,美國的當代小說看得也少,平時只是看看書評。
采訪結束時,記者詢問可否攝影。夏志清爽快地說:你早就可以拍了??吹接浾呷〕龅臄荡a相機,大為驚奇:這個相機要多少錢?這么貴!要小心,紐約會有人搶的。當他從顯示屏上看到拍攝效果,問道:不用閃光燈嗎?還可以拍得這么清楚,真是了不起!連忙招呼夫人來看。
夏志清特地在書架前手捧其兄夏濟安的著作《夏濟安日記》留影?!跋臐菜懒艘院?,我給他的信都保存好了,一封都沒有少。不像張愛玲把我的信丟了一大半。他的日記生意好得一塌糊涂,9個月的日記寫的是他如何愛女學生的事情。魯迅、郁達夫的日記都很差,都是空的?!断臐踩沼洝分匕嬉院?,銷路很好。大陸也出過了,你去買兩本。幫我捧捧場?!?/P>
“張愛玲在前三四名”
記者:您寫《中國現代小說史》,已經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您現在對當年寫的作家評價有改動嗎?
夏志清:沒有改變。人家跟我走的,我自己不改。
記者:您對張愛玲的評價也沒有變化?夏志清:沒有變化。
記者:張愛玲離開大陸以后寫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嗎?她晚年的作品質量和她年輕的時候還是一樣嗎?
夏志清:孤僻了,人變了,不開心。開心的話,你文章寫不完的,故事寫不完的。她不寫了,要寫的話,紐約有中國人,和上海、香港一樣好玩,主要是attitude(態度)。我們是見過面的。我請她吃飯,她不來。
記者:除了她的境遇和心情不好之外,是不是跟她的創造能力衰退也有關系?
夏志清:跟a ttitude(態度)有關系,關鍵是不動,動的話是用不完的。一個人在于人生的興趣,本來一個人看看世界,很舒服的事情。她一方面身體不好,沒有錢,靠稿費,靠版稅,而且她不肯寫,名氣太大了——我的身價不同。普通的人寫一篇小文章沒有關系的嘛,有的人名氣大了以后,會覺得這些文章用不著我寫的。她后來到美國,就把她的老東西再弄起來。外國確實陌生的,她其實可以找一份稍微清閑一點的工作,做設計師她也可以的。這個事情她真的喜歡做的,那時美國還沒有很流行中國人做的衣服,做起來不得了。她沒什么朋友,她只感激胡適,別的人她不提的。我和宋淇這樣的朋友,她都不大提的。
記者:現在給魯迅、茅盾、老舍、張愛玲排一下座次的話,您覺得誰最好?
夏志清:還是這樣的,張愛玲在前三四名。張愛玲到了后期,身體不好,不行了。魯迅還是很低。魯迅學問并不好,兄弟兩個人,他弟弟的學問比他好。說起來最可憐,他是洋文沒有學好。魯迅開頭懂點德文,因為念醫學。后面忘記了,英文也沒有學好。周作人日文好,兩個人日文都好,周作人比他更好,能夠翻譯古日文。周作人、郁達夫人日文好,英文也好,還懂一點德文。郭沫若也懂一點德文,郭沫若就是英文不夠好。
記者:因為您身在海外,對左派作家都比較反感,這是不是一種逆反心理?
夏志清:沒有,我覺得魯迅很好,茅盾也很好。他不好,我不會講他這么高嘛。
記者:您對他們的評價和正統的評價總是有很大的出入。
夏志清:我是冤枉的。我把張天翼說得好的,他就是共產黨作家,吳祖緗也是好的作家。有兩個人的才還是很高的,我不說失敗,只是失望。一個是茅盾,開頭很好,講茅盾《虹》寫得好,是我第一個講的。他就是早期好,后來就太乖了?!逗纭芬院?,寫到《子夜》,真正不好,因為他完全就是根據P arty(黨派)的意思去寫的。老舍這個人是英美派,個人主義。老舍沒有寫過英文信和小說,不像張愛玲寫過英文小說。他的中文很好,尤其是北京土話?!恶橊勏樽印分v的是個人主義的失敗,同情社會主義。老舍早期好,《四世同堂》(前半部分——編者注)好得不得了,書的后面就不好了,完全是瞎編。后來,他和郭沫若兩個人都發瘋了,瞎寫,寫了20個劇本,怎么寫出來的?
Party(黨派)這種最討厭,P arty(黨派)還是有的。張愛玲的朋友都是假朋友。傅雷的學問是西洋文學翻譯,他自己不會去碰張愛玲的。但是張愛玲在1943、1944年實在太紅了,左派派人讓他用筆名寫一篇文章來罵她。他歡喜翻譯巴爾扎克,巴爾扎克的作品講女性壞的很多的,他發現《金鎖記》實在是好,和巴爾扎克的作品一樣的。我們寫文章,會這樣說,早期作品不好,到了《金鎖記》好。他倒過來,《金鎖記》最好,《傾城之戀》差一點,最后發現《連環套》一塌糊涂。完全是聽從上面的,這種最討厭。
學問方面講起來有很多,自己要有主見,要有智商,不要跟著人家走。所以你要學我的話就要這樣。
記者:學是學不像的,學就是聽別人的。
夏志清:好壞自己決定。
罵魯迅?“我沒有”
記者:您對魯迅的《狂人日記》的評價有了一些調整。
夏志清:調整一些。開始我覺得不好,因為書里面說是講故事,又沒有故事,完全是一堆空文章。別的我沒有認錯。
記者:魯迅后期的散文,您仍然不覺得那是文學作品?
夏志清:他的氣量太小,做了事情,也用不著這樣辯的。魯迅這樣的地位,小家伙來罵你,一點都不理就是了。If you are doing something serious,(如果你認認真真地做些事)。他晚年只寫散文,別的事情不做,翻譯《死魂靈》,翻得一塌糊涂。魯迅就寫了幾篇短篇小說,只有紹興鄉下的作品那些是好的,《故事新編》并不好,長篇都沒有。有人說我罵人,其實我沒有罵過人。
《傷逝》寫的是許廣平之外的另外一個女朋友,沒有人提過。這是真事情,大家不敢講。他們研究了半天,不敢去問他,真是的。沒什么難為情,他又沒有太太,不出名以前也有女朋友。沒有人提,真是奇怪。開始看《傷逝》,就覺得很有真實性,你感覺到了嗎?他的經驗就是靠自己嘛,《肥皂》里的老頭就是他自己。他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虛構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沒有的。其實罵魯迅的人和批評他的人很多呀。
記者:那些罵魯迅的言論您看到過嗎?
夏志清:國內有很多是吧。我沒有看過。
“中國作品大都千篇一律”
記者:您在平時,包括您以前在讀書的時候,您的英文閱讀主要是讀哪些作品?
夏志清:英國文學是我的主修課,全部都讀過。當代作家不要講的,近代作家都是很好的,古代都要看的,莎士比亞都要看的。讀博士的時候,古英文,中世紀英文都看過嘛。
記者:您最喜歡哪些作家的作品?夏志清:都喜歡。記者:都喜歡?
夏志清:英國作品比美國作品、中國作品要好。中國作品大都千篇一律,其實唐詩也不好的,詩太短了。你講散文,英國、美國都有好的,美國好的不知有多少。自己選擇一些好看的,名家很多好看的。
記者:中國的現代文學,放在世界文學的范疇里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夏志清:這個不太好比較,就看自己怎么看了。中國的白話詩,中國人都不承認。這個最吃虧了。小說我捧了以后,大家承認了一點。中國的戲劇只有曹禺出名,別的人都沒有啊。中國電影大家捧場,給大家一點希望。但是像張藝謀這種人捧的人太多了,美國人的批評不嚴的,所以很難講,美國人講的生意好的不一定是好片子。所以最后講好壞,還是要我們中國人自己決定的,自己的良心決定的,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而且文學不好比較,當年除了日本文學以外,世界文學只有英、美、法、意大利、西班牙?,F在的世界這樣大,一下子匈牙利、波蘭的小說來了,嚇壞了。還有阿拉伯人用英文寫的小說?,F在要講研究世界文學,只講中國就沒有意思。
記者:一些新的作家,比如說哈金,您看過嗎?
夏志清:我看過他的《等待》,我覺得有點軟,有一點賣弄,有一點對政府的批評,有一點靠人事關系。要我寫的話,不會這樣寫的———重新團圓,皆大歡喜。他的觀察不錯,文字也不錯,可以去看,可是他的b asic perspection(基本觀點),我覺得沒什么,那還不如張愛玲的作品好。張愛玲這個人敢講真話。哈金名氣很大,書太多。最好像喬伊斯一樣一生只有幾本書,最占便宜呀。
“中國文人應酬太多”
記者:漢學研究在美國的學術研究里面占什么地位?
夏志清:沒有弄起來?!段饔斡洝啡鰜?,沒有人看?!都t樓夢》有人看,但是真正喜歡看這種大小說的沒有,還是專家在看。
記者:有什么辦法讓西方人把漢學研究當成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不是要等中國更發達一些才行?
夏志清:我覺得中國文學本身不夠好。
記者:有沒有不同語言的原因,因為要翻譯一下才能看到。
夏志清:我覺得現代文學大家都是一樣。中國古代就不如人家,中國人太乖,唐朝、漢朝都是聽上面的話。中國的文學好的太少。中國文人應酬太多。
記者:在您眼中,好作品的標準是什么?
夏志清:洋人看中國書看得少的時候,興趣很大;看得多了,反而沒有興趣了。阿瑟·威利、艾茲拉·龐德翻譯的中國古詩,看的人很多,大家說:就是好!翻譯得多了,就沒什么好了。小說也一樣,《西游記》翻譯一點點,大家覺得很好,后來多了以后,就看得很煩,中國人不覺得什么,洋人就覺得長,而且人名又都差不多,看不下去。所以,中國文學弄不大,弄了很多年弄不起來,要起來早就起來了。法國的《包法利夫人》大家都在看,中國的《紅樓夢》你不看也沒有關系,中國沒有一本書大家必須看。詩還看得多一點,杜甫的。19世紀俄國文學都是翻譯家弄出來的,大家要看,中國人也要看,但是中國沒有這種文學。人生真問題中國文學不大講的,只有《紅樓夢》稍微講一點點。(沈亦文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