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的私營化轉身

航天項目的“私營化”或“民營化”在若干年內有可能成為美國新的潮流。美國宇航局(NASA)的角色也將因此發生轉變:由產品研發者的角色轉變為產品用戶。

責任編輯:朱力遠

航天項目的“私營化”或“民營化”在若干年內有可能成為美國新的潮流。美國宇航局(NASA)的角色也將因此發生轉變:由產品研發者的角色轉變為產品用戶。

2008年8月一個周六的夜晚,一枚黑白相間的火箭在火光中從太平洋中部的海島上升空。點火的過程看起來非常完美。然而,僅僅在兩分半鐘之后,糟糕的事情發生了?;鸺囊患壟c二級沒有順利分離,這導致了整個發射任務的失敗。

失敗了的火箭叫做“獵鷹1號”。至此,它一共發射了三次,失敗了三次。但發射火箭的人們并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意思,在第三次失敗的時候,第四次和第五次發射已經在日程之中了。一個多月后,獵鷹1號進行第四次發射。這一次它成功了。它將165千克的有效載荷送入了地球軌道。

這是歷史上第一枚成功進入地球軌道的完全由私營公司設計制造的液體燃料火箭。設計它的公司叫做SpaceX,創始人是Paypal的創始人艾隆·馬斯克(Elon Musk)。此時距離公司的創立僅有6年。

SpaceX公司的人員在調試“獵鷹1號”。

兩年多之后的今天,SpaceX已經計劃在2011年年內實現公司自行研制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無人對接。

事實上,SpaceX公司在去年已經被奧巴馬政府選定,為美國研制新型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此前擔此重任的美國宇航局(NASA)由產品研發者的角色一下轉變成了產品用戶。

“NASA此種與私營公司合作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說,“這不是政府投資去干某一件事情,而是私營公司自己研制火箭和飛船,政府相當于‘打的’,完全按照商業化的模式運作。”

美國目前正在使用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是航天飛機,它們在為NASA服務了三十年之后,即將退役。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它們將進行最后兩三次發射。自1983年開始服役的發現號航天飛機目前正在修補外部燃料箱的裂縫,可能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