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法——江平和他的《沉浮與枯榮》
江平頑強地走在為法治鼓與呼的道路上,其口述體自傳《沉浮與枯榮》記錄了他八十年的跌宕起伏。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江平頑強地走在為法治鼓與呼的道路上,其口述體自傳《沉浮與枯榮》記錄了他八十年的跌宕起伏
1950年代在莫斯科大學法學院留學的時候,同學戈爾巴喬夫比江平高一級,是當時的校團委書記。江平和戈爾巴喬夫有工作上的來往,但沒有更多印象。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北京的莫斯科大學法學院校友在當時蘇聯大使館的指導下,曾各自尋找當年的影集,看能不能找到哪位同學和戈爾巴喬夫的合影,并打算籌劃與校友戈爾巴喬夫見面。會見的事后來沒有了下文,江平也沒有找到這種合影。俄羅斯人名字長,他記不得很多蘇聯同學的名字了。
畢業后,他只回去過兩次,一次是2005年莫斯科大學建校250周年自費故地重游,一次是隨七屆人大代表團官方訪問。綜合自己接受教育的經歷,他回顧說,和蘇聯的教育比起來,早年在北京的教會中學和大學所受到的英美教育對他的影響更大些。“我目睹蘇聯的那套社會主義體制失敗了,我現在主張‘憲政社會主義’。”江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因為左腿是假肢,江平坐下時是讓自己掉進沙發的,像自由落體,還在寬大的沙發里彈了幾彈,帶著幾分人性的灑脫。
在2010年底出爐的各類年度好書評選中,《沉浮與枯榮》獲得了“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等多項榮譽。它被認為是一本“用生命寫成的書”、一本“關于大時代、大智慧的書”,是“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和精神史”。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節本
“‘沉浮’與‘枯榮’很能夠表明我這本自傳的性質,講了我人生的順境和逆境。”2010年12月28日,江平80歲生日前后,他收到了最豐厚的禮物,“八十自述”《沉浮與枯榮》出版,很快,其讀者超越法律界,并接連被媒體評為2010年度最受歡迎圖書及年度致敬好書,江平對此略感意外。
一開始決定自己寫回憶錄,他的想法是先寫立法上做的工作和經歷,而他早年求學、留蘇、反右等經歷則留待最后再寫。但當他把立法的事情寫了大約七八萬字時,再回頭寫自己的人生故事,卻覺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