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地震周年 各國際組織總結救援工作

距離災難的發生已過去整整一年,而從參與救援與重建的各相關機構和組織新近發表的報告來看,海地的境況卻依舊令人擔憂。

2010年1月12日,一場7.3級強烈地震襲擊了加勒比島國海地,造成近23萬人死亡,130萬人無家可歸。時至今日,距離災難的發生已過去整整一年,而從參與救援與重建的各相關機構和組織新近發表的報告來看,海地的境況卻依舊令人擔憂。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報道,聯合國多個機構和有關國際組織近日紛紛發表報告,對海地援助工作進行了總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7日發表了一份名為“海地的孩子們,一年之后——重建援助任重道遠”的報告,該組織女發言人梅卡多介紹說,兒基會在這一年時間里共為將近200萬名兒童注射了疫苗,幫助72萬名兒童回到學校,建立了369個兒童活動中心,為9.5萬名兒童提供了日?;顒訄鏊?,但目前海地仍有超過100萬人生活在嚴重超員的難民營中,其中包括38萬名兒童,他們仍然難以獲得各種基礎服務。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當天也發表報告稱,聯合會至今已為17.2萬個家庭提供了搭設避難所的物資,為16萬個家庭提供了生活、衛生用品,21.6萬人得到了該組織提供的醫療救助,超過120萬人收到了有關預防霍亂信息的短信,但重建工作仍面臨難以獲得土地等問題。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女發言人比爾斯則表示,資金不足是海地援助工作的一大挑戰,聯合國于去年11月針對海地霍亂疫情發出的1.64億美元緊急援助呼吁迄今只收到了25%的資金,“這令人感到羞恥”。

新華網的報道則指出,國際移民組織9日發布報告稱,目前仍有超過80萬海地人居住在震后搭建的臨時帳篷內,約為震后無家可歸者的一半。

報道指出,去年底今年初,“帳篷災民”人數首次降至百萬以下。不過,國際移民組織駐海地分支負責人盧卡·達洛利奧指出,“帳篷災民”人數的急劇下降并不意味著海地災后重建速度加快,“人們離開帳篷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人離開帳篷確實是因為找到了永久居住場所,而更多人離開是出于擔心颶風來臨、霍亂疫情暴發、遭其他“帳篷災民”驅趕或者是受到其他威脅等。

此外,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以下簡稱MSF)也在10日發表人道救援行動報告,檢討該組織在地震后的緊急救援行動,以及評估海地目前二級醫療服務(相對于提供門診等基本服務的初級醫療保健,二級醫療服務有??漆t生為病人提供??萍膊〉脑\斷和治療)不足的地方。

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年,海地整體上的基本醫療護理已有所改善,然而在海地全國迅速蔓延的霍亂疫情,揭露了國際救援制度在有效響應新出現之緊急事故時仍有不足。

報告還提到,MSF2010年就海地救援工作共籌得1.04億歐元,投放在該國的地震和霍亂治療項目上。截至2010年年底,上述指定用途的捐款已全數用完。

MSF海地項目總管善理尼說:“地震造成的大規模破壞,引發全球個人捐款者的慷慨捐助和國際社會的承諾,‘要把海地重建得比以前更好’。但如今可悲的現實卻是,盡管海地人民試圖重建他們的生活,很多人仍然非常脆弱,尤其是當他們面對霍亂的爆發的時候?;魜y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第二場災難,但它迄今已令至少3,600人死亡。”

另據中國新聞網13日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海地特使辦公室7日發布報告稱,公共部門就2010年向海地提供約20億美元捐款承諾,有63.3%得到了兌現,迄今已付款項達到12.8億美元。

但一份回顧國際社會一年來對海地援助情況的報告指出,國際社會承諾的救災款絕大部分尚未到位,海地人幾乎看不到重建工作的進展,感受到的只是大地震、霍亂瘟疫和颶風災害。

報道稱,據粗略估計,目前海地有數百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援救組織。這些組織在重建房屋的時候,無時無刻要在房產權爭奪、建房標準、貪污賄賂等方面耗費精力。

中新網的另一則報道則援引國際組織樂施會名為《由救援到重建》的報告指出,海地政府的猶豫不決、發達國家只著眼于自己的援助工作,海地重建臨時委員會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是重建工作的三大阻礙。

該報告指出,大部分捐助者樂意提供資金,但很少有人支援清理和修建房屋。一年過去了,只有5%的瓦礫得以清理,15%的臨時房屋完成施工。另外,很多發達國家只著眼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彼此間的協調和對海地政府的支持,不少海地官員至今未能掌握統籌計劃的技能。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海地總理貝勒里夫領導的海地臨時重建委員會幾乎沒有開展重要的重建項目。

樂施會海地項目負責人羅蘭•范赫渥梅向中新社記者強調說,“要讓海地人自力更生,重建計劃必須將幫助國民重獲工作列為首要。事實上,海地人只是希望重回工作,給家人溫飽,他們不是尋求慈善援助,而是一個讓他們可以為重建國家出力的機會。去年海地經歷重重苦難,這機會是海地人應得的。”

無國界醫生在海地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大地震,摧毀了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周邊地區,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Julie Remy/圖)

數小時內,數以百計的傷者來到無國界醫生設施,急救工作就在街上進行。(Julie Remy/圖)

地震發生前,無國界醫生已經在海地工作接近20年,因此能迅速展開救援工作。救援人員用帳幕搭成臨時醫療站來醫治傷者,甚至進行手術。(Julie Remy/圖)

地震后的3個月,無國界醫生已經治療了165,000人、分發了28,000頂帳幕和85,000套救援物資、重建了10所醫院和新建了4個醫療設施,包括在一個足球場搭起一所可容納100張病床的充氣帳篷醫院。(Benoit Finck/MSF/圖)

緊急階段過去后,無國界醫生逐漸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手術后護理、精神健康輔導、婦產科、兒科、骨科、創傷護理、基礎醫療護理等醫療服務上。(Francois Servranckx/MSF/圖)

地震后的重建工作進展緩慢,大量災民仍然在臨時營地或荒廢的樓房棲身,糧食、衛生設施、電力和清潔食水供應都極度匱乏。(Paul Cabrera/MSF/圖)

2010年10月中旬,位于太子港北面的阿蒂博尼特地區出現首批霍亂病例。地震后基礎設施尚未恢復,加上臨時營地的衛生情況欠佳,令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國。(Aurelie Baumel/MSF/圖)

無國界醫生隨即展開緊急救援工作,設立霍亂治療中心,在偏遠地方設立口服水分補充劑分發站,改善臨時營地和貧民窟的水利設施,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到小區教導災民如何防治霍亂。(Aurelie Lachant/MSF/圖)

截至2011年1月1日,無國界醫生已經在海地全國近50所霍亂治療中心,治療了84,500名病人。根據海地衛生部門提供的數字,無國界醫生的治療人數占全國病例的57%。該數字顯示,自10月下旬霍亂爆發至今,共有147,787人感染霍亂,死亡人數逾3,330人。(Aurelie Baumel/MSF/圖)

海地地震救援行動是無國界醫生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救援行動?,F時,無國界醫生共有8,300名工作人員在海地工作。未來數年,無國界醫生將會繼續履行對海地人民的承諾,照顧他們的醫療需要。(Aurelie Baumel/MSF/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