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中國車市全球獨秀
沒有人敢忽視中國市場,因為8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眾廠商多管齊下,推出花樣繁多的車型以固守市場,而此舉又加速了中國車市的繁榮。
“新車上市讓人眼暈,價格跳水讓人頭暈?!?/blockquote>
如若書寫中國汽車史,當寫到2006年時,應該使用4多來表述:新車型推出多、自主品牌多、汽車產業政策多、汽車出口增多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速,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 圖/Phototex
2006年中國車市完美謝幕。在全球汽車市場哀鴻遍野之際,中國市場卻以近40%的速度瘋漲———汽車生產銷售突破700萬輛大關(其中轎車380萬輛),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
在這一年中,各廠商平均每三天就推出一款新車型。新車出馬,舊車降價,汽車尊貴炫耀成分愈發暗淡,就像手機回歸到通訊工具一樣,汽車正朝“交通工具”方向復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薛旭教授總結2006年的車市時,用了兩句話概括:“新車上市讓人眼暈,價格跳水讓人頭暈?!苯祪r以及眾多汽車產業政策的頻繁出臺,無疑為汽車復位之路提供了強勁動力。
3天一場新車秀
一位汽車記者形容他2006年疲于奔命的狀態:要么坐在新車發布會場上,要么坐在趕往另一場發布會的飛機上。他說曾有一個月只在家住過4天。他的飛行里程積分已夠他免費去趟歐洲。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國內汽車廠家推出的乘用車新車型達到117個。平均三天就有一款新車面市。雖然今年上市的新車型大部分是改款改型的升級版,真正屬于首發的全新車型也就30多款,但這個數字已創歷年之最。
目前國內車市僅轎車就有幾十個品牌的數百個車型,幾乎每一個價位都有上十款不同品牌的產品在競爭。
可是2006年中國汽車銷量排名靠前的單一轎車品牌還是凱越、伊蘭特、捷達、夏利、雅閣、桑塔納、QQ等“舊人”,新車型并不見蹤影。有的新車上市當月只賣了幾百輛,有媒體把新車上市比喻成割韭菜:推一款新車,看看勢頭不對就立即退市,改頭換面再推新車型。像割韭菜一樣,圖個“新鮮”。
按照國際慣例,一款新車型年銷量必須超過20萬輛才能收回研發投資。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款單一轎車品牌年銷量超過20萬輛。即使大紅大紫的豐田凱美瑞2007年計劃產銷也才15萬輛。2006年單一車型年銷量超過10萬輛的只有7個,銷量在5萬至10萬輛的只有11個,其他110個車型銷量低于5 萬輛。
即便單一車型銷量難如人意,也沒有人敢忽視中國市場,因為8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當年豐田錯失進入中國先機已成為汽車業的反面教材。眾廠商只能多管齊下,靠推出花樣繁多的車型以固守市場,而此舉又加速了中國車市的繁榮。
2006年中國汽車消費也首度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轎車銷量超過380萬輛,比2005年凈增150萬輛左右。轎車占了半壁江山,達到53%以上。轎車每月平均銷量超過30萬輛,同比增長了近40%,增幅居世界之首。
2006年車市繁榮的另一半功勞應感恩相關政策的頻繁出臺。
2006年是中國汽車政策變化最多的一年。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從年初開始,國家限令各地取消對小排量車的種種限制措施并且調高了油價,一系列的汽車新政,推動了小排量汽車的消費。
從2006年轎車銷售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前10位中,有7位屬于排量為1.6升以下的經濟型轎車?!笆袌鍪前l展的空間,政策是發展的邊界?!痹?006年的一次汽車論壇上,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陳清泰道出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
自主品牌全面反擊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推出的新車型中,有30多款屬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2006年絕地反擊,市場份額升至26.4%,一舉超越日系車的25%,按國別排位中,中國自主品牌銷量首度位居第一。
自主品牌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尊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說過:“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臉,松下是我的右臉?!?/P>
在中國汽車行業以“市場換技術”策略宣告基本失敗后,“自主品牌”成了中國人心中的痛。
2005年開始,“打造自主品牌”的呼聲增高,從“龍何之爭”、“十一五規劃”,再到“新洋務運動”,經過業內前后幾輪的討論、醞釀,中國自主品牌呈現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研發熱潮。
2006年初,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十一五”期間,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眾多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迎接自己的時代徹底來臨。
最早嗅到自主品牌群體發力的氣息是在2006年廣州車展上。吉利在這次展會上展出了以金剛為首的現有七款量產車。長安攜旗下CV6、CV7、 CV9、CV11共4款自主研發汽車前來參展。奇瑞的A5和瑞虎搭載了他們的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這屆車展也被業內稱為“自主品牌汽車展”。
以往,由于技術和品牌上的局限,絕大部分自主品牌轎車都集中在10萬元以下的價格區間。但到了2006年下半年,上汽、一汽兩大汽車集團相繼發布了自主品牌中高端產品:上汽的榮威,一汽奔騰、紅旗HQ3,把戰火燃至高端市場。
三大汽車集團集體出手,讓洋品牌汽車大行其道的中國汽車市場看到希望。
2006年,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上汽集團紛紛宣布了自主品牌構想或目標。一汽今年正式宣布將在2009年實現自主品牌車百萬輛;上汽收購韓國雙龍、英國羅孚汽車后創立了“世界為我所用”的自主之路;東風集團也進行了自主品牌戰略的發布。
與奇瑞、吉利、華晨從零開始的低起點不同,中國傳統的“三大”汽車企業走的是一條大手筆的自主品牌路線,它們通過和外資合作、購買技術或者重組兼并的形式,使自己的自主品牌路線日漸明晰。
此外,以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中小型汽車公司在今年推出了奇瑞A520、華晨駿捷、陸風風尚等車型,它們已跳出過去簡單模仿的狹隘思路,正通過整合全球資源來提升壯大自己。
算下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發展模式有過三種:吉利、奇瑞摸索著帶來無數麻煩的“模仿”之路;將外觀外包給意大利的華晨、哈飛、長安走了一條“美容整形”之路;而上汽、一汽則走了一條“借雞生蛋”之路。
到外面去
2006年11月27日,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率隊到訪德國,與歐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車貿易公司簽訂出口協議:在未來5年時間內,華晨汽車向德國及歐洲出口15.8萬輛中華轎車。
華晨出口的是尊馳轎車,首批的3000輛已發運。華晨的這個協議是我國自主品牌有史以來最大一筆“出口單”。
2006年,中國汽車出口放量。據海關統計,前10個月已出口整車254416輛,同比增長102.82%,出口總額達2.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6.58%。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整車出口的長期增長勢頭已經顯現。
但中國汽車出口潮水般洶涌仍拜低價所賜———華晨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歐洲市場,還是因為其價格低廉,尊馳在德國的預計售價是19000-20000歐元,雖然算中國汽車出口中的高價格,但這一售價僅相當于歐洲產同級車價的2/3不到,比日韓汽車差不多便宜30%。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的小轎車以中低檔為主,平均單價為8336美元;進口的小轎車以中高檔為主,平均單價為29180美元,進口車價格是出口車的3.5倍。
由此不難看出,我國出口的汽車仍舊處于市場最低端,是以低廉的制造成本來實現利潤的。美國著名汽車專家韋斯利·布朗就曾表示,中國汽車企業的產品標價可能低于市場30%,價格優勢明顯,但由于低檔汽車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外安全標準的準入制度,光靠價格優勢也不一定能行得通。
出口車數字喜人的背后的另一隱憂是出口廠家分散。
2006年頭10個月,整車出口企業共1242家,出口數量超過100輛的企業只有140家,僅占出口企業總數的11.3%,而出口數量不足 10輛的企業卻有718家,占全部出口企業的57.8%。小批量出口企業,售后服務不能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汽車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國際著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報告稱,未來5年,世界范圍內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的低成本汽車市場。這將使得中國和印度的新汽車生產商為他們所生產的越來越多的低成本汽車找到市場。羅蘭·貝格認為,中國汽車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將有希望成為一個真正的汽車制造大國。
因此中國汽車廠商必須直面挑戰:一是中國對國際資源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二是出口企業整體競爭力仍然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而外部競爭形勢日益嚴峻;三是國內出口市場秩序亟待規范;四是出口汽車質量有待提高,售后維修服務網絡尚不健全;五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增多;六是國外非關稅壁壘的挑戰增加;七是汽車產品貿易摩擦處于高峰期,并將長期存在。
中國汽車出口企業應對這些挑戰,首先要確保產品質量,做好售前售后服務。同時,要細致研究各國的市場準入條件、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防止盲目進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控制成本,保持合理的贏利水平;另外,還要增加投入,提高研發能力;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行為;要規范出口秩序,制止惡性競爭。
2006中國汽車業大事
·2006年1月4日,發改委等6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兑庖姟分赋?,各地不得以緩解交通擁堵為由,對小排量汽車、出租車輛等出臺專門限制規定。
·2006年2月1日起,《汽車產品外部標識管理辦法》正式生效,《辦法》規定國產汽車必須以中文漢字標注汽車生產企業名稱。此《辦法》的出臺,主要是為了增強中方平等對話的權利,防止中國汽車企業變成默默無聞的組裝廠。
·2006年2月14日發布的《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明確提出,2010年起,中國汽車生產企業或進口汽車總代理商,要負責回收處理其銷售的汽車產品及其包裝物品。到2017年,中國所有國產及進口汽車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整車產品可回收率達到95%左右。
·2006年3月,國務院有關通知指出,整車企業除滿足產業政策要求外,還要滿足自主品牌、自主開發產品的條件;現有企業異地建廠,必須滿足產銷量達到批準產能80%以上的要求。
·2006年4月1日起,中國對現行消費稅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按照新稅率,排量在2.0升(含)以下的車型有的稅率沒變,有的稍有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不大。排量在2.0升以上的車型,排量越大稅率越高,最高至20%。
·2006年7月1日,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稅減讓承諾,我國進一步降低汽車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稅率:小轎車、越野車、小客車整車的進口稅率由28%降至25%,車身、底盤、中低排量汽油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稅率由13.8%至16.4%降至10%。這是我國第6次降低汽車進口關稅,至此,我國汽車及零部件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
·2006年9月18日,福特汽車正式告知寶馬公司,行使對羅孚(ROVER)商標的優先購買權,福特的介入使得上汽的收購計劃擱淺。9月19日下午,上汽股份隨即明確表示,將打造一個全新的中高端品牌。10月24日,上汽宣布啟動自主品牌“榮威(Roe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