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輸液——“中國人人均輸液8瓶”背后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世界衛生組織用藥原則,在中國早已被顛覆。各方利益驅動下,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輸液大國”。

責任編輯:李梁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世界衛生組織用藥原則,在中國早已被顛覆。各方利益驅動下,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輸液大國”。

美國國家藥監局早在 2007年就曾發出警示,兩歲以下的小孩,原則上不使用抗感冒藥。至于通過輸液治療感冒,在美國更是難以想象。

輸液“搭起了一個收費平臺”,拉動了相關產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輸液產品的任何“技術改進”——哪怕換一個瓶塞——都意味著幾億甚至幾十億的市場。 

醫院輸液室現場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怎能隨便給人大報告這個?”

104億的數字來自于醫院的可能性大。而通常醫院的數字要比企業的準。

當護士將輸液針刺入頭皮,1歲大的兒子開始哇哇大哭,北京市民李文娟(化名)心里隱隱作痛,不過她安慰自己:孩子的病會很快好起來的。

這是1月13日的北京市兒童醫院,李文娟的兒子是這所醫院每天輸液的3000名病人之一。和很多(可能是大部分)患兒一樣,他因為感冒來此求醫。

李文娟并不知道,輸液將讓她的孩子面臨諸多風險。中國醫院協會全國合理用藥監測辦公室專家孫忠實說,美國國家藥監局早在2007年就曾發出警示,兩歲以下的小孩,原則上不使用抗感冒藥。至于通過輸液治療感冒,在美國更是難以想象。

輸液在中國并非是新出現的問題。事實上,“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世界衛生組織用藥原則,在現實中早已被顛覆。短短十幾年間,伴隨著醫改的進行,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輸液大國”。

輸液問題此次引起國人強烈關注,是因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透露出來的幾個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中國在關乎民生的統計中,人均指標大都落后于國際平均水平。然而,在醫藥衛生領域卻出現罕見的反例。在“人均輸液8瓶”之前,另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中國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

1月11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稱,將通過公立醫院改革改善“輸液過度”問題,被認為實際認可了“人均輸液8瓶”的說法。

不過,在醫療衛生系統,“人均8瓶”說法卻引起了反彈。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永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對數字的真實性深表懷疑。

“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哪里出來的,我認為不準。”吳永佩說。

吳永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得知朱之鑫的說法后,他曾親自打電話給國內某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