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只是把它建了起來,然后就撒手不管了——電影《三個傻瓜》外的印度理工學院

I、IT、IIT是印度的三個重要標識,I是指印度文化,IT指領先的印度IT產業,而IIT,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學,印度人考這所學校比美國人考麻省理工學院要難很多。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趙大偉

“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印度學生在開學時這樣回答教授的提問,當時,教授看到新生里有一位來自印度,好奇地問:“你怎么會在這里?你的國家有印度理工學院,為什么不去那里呢?”

這是在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友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

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學,印度人考這所學校比美國人考麻省理工學院要難很多——2010年報考印度理工的學生超過了45萬,招收名額只有不到一萬名,錄取率為2%。相比之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0年秋季的錄取率是10%。這一錄取比例相對于中國的清華、北大不足為奇,但印度理工卻有其獨到之處,成為世界級名校。它每年為印度的軟件業輸送大批人才;在美國硅谷,則聚集著大批印度理工畢業生。

I、IT、IIT是印度的三個重要標識,I是指印度文化,IT指領先的印度IT產業,而IIT,就是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三個“皇家理工學院”的大學生自稱“三人幫”,經常在一起搞怪,以消解寂寞的校園生活。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

原來吃肉不一定就是壞人

印度理工學院的許多學生來自農村,一名農村男孩入校后才明白,原來吃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這是他進入印度理工的第一課。

《三個傻瓜》是一部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說《五點人:在印度理工學院不要做的事情》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印度男生在“皇家理工學院”的瘋狂經歷。2008年7月開拍,由拉庫馬·希拉尼指導。2009年圣誕節上映之后僅10天,票房便達到10億盧比,隨后成為寶萊塢歷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

影片得到的反饋幾乎全是好評。印度影評人薩哈什·賈說:“《三個傻瓜》并非一部完美的藝術品。但它是生氣勃勃的、激勵人心的當代藝術品,浸染著某種精神。在一個學生會被他們不可能完成的課程逼得自殺的國度,《三個傻瓜》提供了希望。”

透過網絡,《三個傻瓜》在中國也被迅速傳播,電影里虛構的“皇家理工”有極為濃烈的印度理工的影子。而在印度乃至全球,它都能稱得上是一個現代神話。

“印度理工學院神話”是許多印度人從十來歲起就被灌輸的信念——考上了這所大學,他們的階層、背景、社會關系都不再重要,僅憑一張畢業證就能立足社會。為了考進這所學校,孩子們起早貪黑,早上4點半就起床去上補習班,上完補習班之后上正課,正課結束之后,晚上還要補習。

“想象一下,一個19歲的男生5年沒看過電影,沒讀過一本課外書,沒看過電視,甚至連女孩都沒追過,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印度理工校友桑迪潘·德布在《印度理工學院的精英們》一書中寫道。

每一名想要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都要參加聯合入學考試(JEE),它是專為印度理工學院設置的考試,只考理科,分別是數學、物理和化學。物理考卷中的題目常常需要用到微積分。三科分別設置淘汰線,僅僅總分合格是不夠的,必須每科都同時高于各自的淘汰線。筆試通過了,還要參加長達五天的面試,并在此期間按筆試的排名順序選擇自己的專業。

以前,許多人會連續多年報考印度理工學院,在已經入學的學生里,有60%的人都考了兩到三次。2007年起,聯合入學考試出臺了新規定,每人最多只能考兩次。

招考的過程極為嚴格,就連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墨希都說自己無法把兒子弄進印度理工,“印孚瑟斯”是印度第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墨希被稱為“印度比爾·蓋茨”,他說:“印度理工沒有腐敗,這里完全憑本事吃飯。”他的兒子沒考上印度理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