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極,是為了回來——2010南極行動全記錄

為什么是南極

2010823日,在騰訊網北京的網絡直播間,南方周末報社總經理榮波和伊利集團副總裁靳彪,以及南方周末綠色工作室總監吳傳震三人一起坐在鏡頭前,向全國網友宣布了南極行動正式啟動的消息。

此前,南方周末和很多支持媒體已經登出了隊員招募的廣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當時我就打電話過去,老老實實說,雖然存著一顆公益行動的熱心,但最吸引人的動力,肯定還是南極這兩個字。”打過電話咨詢的大學生小于說。

“我們面向社會公眾招募五十名參與隊員,”榮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的要求有幾條,簡單明了,第一是能自主承擔費用,第二是身體健康,第三是愿意配合我們進行一些環保與公益理念方面的傳播,第四是有過環保和公益,或從事相關行業的可以優先考慮。”

這次活動被定名為“原生大陸 純凈希望”2010南極公益行動,新聞發布會上,數百網友將問題集中在“為什么是南極”的問題上。

       在這次新聞發布會舉行的同時,活動主辦方正在與美國的銀海公司磋商,最終拿到了當年12月8 日起航的艙位。這并不是銀海今年拿到的第一筆來自中國內地的訂單,事實上,這些年,中國人正在漸漸變成南極的???,已經開始變得比日本人和英國人都多。

       “所有的中國人都聽說過南極的故事,它的美麗,它的生物的神奇,以及它現在面臨的環境的危機。”剛剛去過南極的齊先生說,他是上海的一名銀行從業 者,“IAATO(國際南極旅游組織協會)實際上一直在將南極游與普通旅游分開來,要讓來的人懷著疑問來,帶著思考回去———我們都知道南極的冰山融化, 要把上海淹掉,真相是什么呢?那就自己過來看看。”

銀海公司的南極路線策劃之一Conrad Combrink8月份,也就是上文所述新聞發布會召開之前特地趕到廣州,與活動組織者們會面,得知了主辦方的意圖。“我們提供專家的支持,全方位的講解和引導,”他當即說,“想要保護南極,必須先從了解南極開始。”

主辦方說,這一句話,已經包含了整個活動的主旨,“有別于其他的科考,我們帶領著數十位平民到南極去,我們到南極去看、去聽、去學習,我們對環境保護的理解,一定會得到提升,然后運用媒體放大,通過一傳十,十傳百影響身邊盡可能多的人。”

靳彪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坦率講我們追求的效益并不是說有多少根據活動認識我們的產品,去買我們的產品,這不是我們的效益,我們認為最大的效益是通過這次共同的活動能夠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然后身體力行去做對環境有利的事情,這是我們要的最大效益。”

 

十個人的故事

2010125日晚7點,在深圳,“原生大陸 純凈希望”活動舉行了出發儀式。已經招募完畢的四十六名隊員齊聚一堂,等待著南極將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和改變。

出發儀式的前半個小時,卻并沒有出現南極的介紹,或者行程的說明,有十個人先走上了臺,他們來自中國的十個不同的地方,在聚光燈下,對四十六位南極隊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來自江南,相比起外人向往的水鄉小鎮,我更喜歡上海那樣的現代化大都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它確實讓我們擁有了更廣闊的眼界和未來,然而我覺得,這話的另外一半意思應該是,城市本身也應該是美好的,比如空氣比如水,比如舒適比如人情,如果都能做到,那么就真的不必懷念舊的水鄉。”

“我 來自內蒙草原,我是一名普通的牧民,如果不是頻發的暴風雪和沙塵暴,也許我從來就記不住“南極”這個地名,后來我從電視上看到說,南極那兒的冰融合一點, 氣候就變化一點,暴風雪就多一點,植被也會少一點,沙塵也會大一點。你們能去看看,到底那兒是什么樣的,回來告訴我,好嗎?”

“我來自嶺南,家里種著果園,今年的臺風來過快十次了,每次都是難得一遇的等級,我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女兒從學?;貋?,說過地球變熱,海水變熱,風就會變亂,我也沒聽懂,她就說,你就記住要環保,每個人都環保,臺風就不會亂刮,她說的對不對呢?”

      “這十個人的故事,就是我們中國的真實故事,也許要解答這些問題,不必真的去南極,然而正因為我們要去南極,回來之后我們才會成為更加堅定的環保衛士。”來自山西的律師孫水泉對記者說。

    最后成行的隊伍中,有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投資人許志明等長期與環境、生物結緣的專家,也有來自媒體的從業人員,更多的是自身職業與環保并無多大關系的普通公眾。

       對于現場記者對伊利在此次活動中的身份問題,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致辭中表示,金典是伊利在自身產業鏈上的一個環保舉措和倡導,南極行動則是向外延伸的一 個環保呼吁,除了金典牛奶作為高端和有機產品與保護命題的契合以外,他們也想切實為環保作出一些能夠引人注目的號召。

在出發儀式上,主辦方為了打消隊員們、以及外界的疑慮,特地將中國林業碳匯網的負責人請到現場,當場宣布了經過嚴格測算的全程碳排量,并當場給出了一張憑證,許諾將用林木種植的方式,中和掉所有此次行動的碳排放。

現場的人并不了解的是,從當年開始,國際組織已經禁止使用重型燃油的船只進入南極海域,等著他們的,是一艘使用清潔燃料的船只。嚴格的南極航行規定,已經將整個行程對環境的影響嚴格地限制了起來。

食蟹海豹(項目組/圖)

 

十個島嶼的朝圣

就在“原生大陸 純凈希望”隊伍從地球最南端小鎮烏斯懷亞出發的前一天,南極旅游船“Clelia II”號在以暴虐著稱的德雷克海峽遇到了事故(詳見第3版),然而129日到10日德雷克海峽卻竟然只有3米左右的風浪,南極隊員乘坐的“Prince Albert II”號因此得以安然渡過全球航海家的噩夢水道,并提前18個小時抵達了第一個登陸地點:半月島。

雖然只有微不足道的風浪,但四十六個隊員當中的大多數還是暈船不起,在他們翹首以盼看到第一座冰山的時候,Conrad Combrink和隊伍工作人員已經給十天的航程訂下了滿滿的議程——

半月島——南極初認識;布朗斷崖——帽帶企鵝、金圖企鵝觀察;科南灣、天堂灣、雷納德海角——阿德雷企鵝觀察、冰川近距離觀察;水船岬——阿德雷企鵝棲息地觀察、南極歷史遺跡考察;拉克羅伊港——南極博物館參觀;欺騙島——鯨油廠遺址、南極火山攀登觀察。

每天的登陸嚴格按照國際組織規定,不超過四個小時,并每天召開總結會,由船上專家對登陸時所見的地形、生物、歷史開展講解,并印發材料到每一個隊員的房間。

“天天都有人暈船,而且每天的登陸實際上強度很大很累,但是無論如何要起來參加總結會,要聽專家的講解和介紹,不然它就變成了普通的旅游觀光,失去了我們全部活動的意義。”隨隊工作人員說。

“我們在雷納德海角真實觀察到了冰川,開沖鋒艇的專家撈上來不同的冰塊給我們做講解,為什么有些冰是白色的,為什么有些冰是藍色的,為什么有些冰放在水里會翻滾會唱歌。”隊員劉永建說。

不僅僅這些常識,船上專家Marylou在雷納德海角登陸的第二天就開了專門的冰川講座,介紹了冰山、冰川、冰架的區別,解釋了羅斯冰架的解體會在國際上引起震動,以及究竟哪些冰川的融化會對海平面造成影響。

沖擊更大的,也許是在親眼目睹鯨魚的身影之后,在欺騙島看到上世紀在南極就地捕殺鯨魚提取鯨油的廠房的遺址。“我原本以為會是朝圣,后來才知道,每一天都在讓我感到實實在在的責任,看到的是過去的,感受到的責任是對現在的。”隊員十月對主辦方說。

在回國后的新浪微博在線訪談中,被問起南極降雪量增多、北半球極寒的現象,究竟全球是變暖還是變冷時,隨隊專家李栓科回答道:“低碳和環保是一個為子孫后代考慮的概念,跟變暖還是變冷沒有直接的關系,是每個人隨時都應該嚴肅考慮的問題。”

在離開南極,重返南美的告別會上,冰川專家Marylou對所有隊員說:“我想了很久要在你們即將回去前說些什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我們這邊,中國在世界上的力量也越來越強,能夠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希望你們回去后能夠發動一些力量,來做一些改變,不光是南極,還有我們整個星球。”

 

南極隊員在布朗斷崖合影(項目組/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