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專造”,讓一部分人先當起“皇帝”來

作為明清兩代皇宮的故宮,這里曾經環肥燕瘦,粉黛三千,她們從民間被進貢于斯,為帝王之家所專享。
  而那些出自民間匠人之手的瓷器,也被收藏于此,它們美輪美奐如女人。

它們專為巨富制造

白地青花牡丹蟠螭紋花觚

粉彩八寶紋折沿盤

粉彩梅雀天球瓶

粉彩云福紋將軍罐

牡丹紋纏枝青花大碗


  瓷器如女人。都精致、漂亮而易碎。
  女人越老越不值錢,瓷器卻是年頭越久越受人追捧。
  作為明清兩代皇宮的故宮,這里曾經環肥燕瘦,粉黛三千,她們從民間被進貢于斯,為帝王之家所專享。
  而那些出自民間匠人之手的瓷器,也被收藏于此,它們美輪美奐如女人。
  同樣的,它們也與那一代一代的白頭宮女、王族貴妃一樣,都終生打上了帝王的烙印。
  這不是奴隸的烙印,而是尊貴的徽章。如今,一批限量版的瓷器,因打上了“故宮專造”的徽章,而被估出了天價:胭脂紫彩鹿頭尊、粉彩九桃過枝大盤、粉彩梅雀天球瓶、色胎荷花浮雕缸、牡丹紋纏枝青花大碗、白地青花牡丹蟠螭紋花觚、青釉雙魚形瓶、紫地軋道粉彩勾蓮紋梅瓶等11款、每款只有9件的高仿現代瓷器,標價2800萬。
  它們不是古董,卻有著與古董一樣的身價。它們是“假”的,但假得跟真的一樣貴。
  在這批擁有“故宮專造”紅色印章的陶瓷身后,站立著一群國內頂尖的陶瓷權威專家和工匠,他們組成了一個“故宮專造專家組”,王錫良、秦錫麟、王恩懷、劉遠長、何炳欽、熊鋼如
  個個都是中國著名的工藝與陶瓷藝術家,每個人都擁有獨門絕技,難怪有人說這是“陶瓷界的國家隊”。而這次被選出來復制、專造的瓷器,僅僅是故宮35萬件瓷器藏品中的11款。
  故宮專造專家組在《故宮專造之旨趣》中寫道:“故宮專造精品瓷器,專注歷史文化精品之藝術造形與神韻,而其燒造工藝則融古今技藝之長,并非一般意義之仿制。乃是古、現代結合重現精品,不計成本,千挑萬選,每款只得數件,供方家同好鑒賞,收藏”
  “這的確是中國陶瓷界的大手筆?!贝蠹屹谟^機構的總經理劉學江,是這次陶瓷專造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之一。兩年前,故宮博物院與大家仝觀推廣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旨在用故宮博物院的學術與藝術資源,加上景德鎮千年的陶瓷制作工藝,精煉出具有現代意識與文化審美的新陶瓷,弘揚傳統文化。
  故宮博物院這次明確的態度是:故宮專造不做高仿,只能燒造體現當代審美水準與制瓷技術成果的作品。
  在劉學江的眼里,“故宮專造”四字象征的是一種至高的學術標準與信譽認可。
  “能有機會參與推廣具有中國傳統元素,體現當代制瓷最高水平的故宮專造品牌瓷器,真是令人激動?!眲W江這樣表達他的心情。
  雖然,景德鎮現代制瓷技術已比古老工藝更為先進,傳說中的72道制瓷中許多工序在機械與電腦面前,變得更具可控性。但“故宮專造專家組”的成員邱含先生還是堅持認為:“人的因素相當重要,每道工序背后,絕對有一名業內高手站在那里,否則不可能燒制出最好的現代藝術瓷器?!薄 ?BR>  事實上,比自成體系與工藝標準更強大的是景德鎮千年形成的陶瓷文化。它的每道工序和每個作坊,背后都是一個家族故事。這些家族故事都與景德鎮命運息息相關,而景德鎮的命運又與紫禁城唇齒相依。
  景德鎮的輝煌從元朝開始,明清兩朝達到了鼎盛時期,隨著中國最后一個王朝的逝去,景德鎮也進入了低落期。所以,故宮專造專家組把這次的舉動稱為“紫禁城與景德鎮的再度聯袂”。
  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專家呂成龍說:“元、明、清三代的景德鎮陶瓷精品,現在大多藏于北京和臺北的故宮博物院里,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35萬件陶瓷中,元、明、清景德鎮官窯產品占90%以上?!?BR>  至今,研究陶瓷史的人必去景德鎮,而考古學家則必去故宮博物院,二者相依為命,相輔相成。
  

青釉雙魚形瓶

色胎荷花浮雕缸

胭脂紫彩鹿頭尊

影青洪福齊天折沿盤

紫地軋道粉彩勾蓮紋梅瓶


一件瓷器的曲折命運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的鼎盛,都與其國家的興衰有關,瓷器也不例外?!惫蕦m專造專家組成員、著名的陶瓷藝術家邱含說。
  在封建王朝時期,陶瓷興盛不僅依賴國運,還要依賴帝王個人的喜好。
  明朝的永樂和宣德的瓷器,無論審美還是藝術價值都是最高的,因為這幾朝的皇帝才華出眾,能寫會畫,擁有較高的鑒賞力。清朝的“康乾盛世”也是如此,三代皇帝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尤其是雍正,他在陶瓷上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對每件陶瓷的繪畫、落款、用色等細節都要過問。
  官窯制度的顯著特征便是,宮廷統一制出紙樣、木樣或者漆樣,要么直接把前朝的瓷器真品拿到景德鎮,然后派出專門官員前往督造,景德鎮的御窯廠嚴格依據宮廷樣稿,選用最優秀的工匠、最上乘的材料,不惜血本精工細作,最后再從眾多的成器中挑最好的幾件運回北京。
  而無緣進京的瓷器,就只有面臨粉身碎骨的命運了。
  如此嚴苛的程序,讓制瓷成本相當高,常常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呂成龍先生查閱的資料顯示,明朝一件瓷器的平均耗費為一兩白銀,這對當時來說是相當高的花費。
  這是在皇帝親自掌控下才制造的瓷器。為了造出一件上等的瓷器,不惜工本,宮廷出樣,那些造型典雅、紋飾優美、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瓷器背后,是無法計算的財力和人力的結晶。
  那些瓷器中的精品擁有高度的專屬性,僅為帝王和他的后妃們享用,若民間擅自生產,違禁者輕者流放,重者殺頭。
  康、雍、乾三朝創制的琺瑯彩瓷器,產量不多,因皇帝過度喜歡,深藏于宮中,從未賞賜于人,故民間僅是耳聞。
  乾隆去世后,內憂外患,瓷器業自然開始走下坡路。鴉片戰爭后,國力雖衰,但景德鎮的官窯從未停止生產,還在光緒年間回光返照地制造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專為慈禧燒制各種精細的用瓷。土耳其蘇丹王結婚時,清政府以光緒皇帝名義贈送了一個高達1米多的青花大瓶。
  此后的景德鎮,從清政府倒臺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除了在民國時期還有過“珠山八友”的新作品,再也沒有創造過具有新時期特征與現代意味的陶瓷藝術了。
  民國時期,除生產日用陶瓷,還大量燒制仿古瓷器,范圍廣、數量多,不僅仿制歷代名窯陶瓷,還曾出現民國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見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哥、官、定、鈞五大名窯瓷器;仿元明清的青花瓷。
  解放初期,景德鎮變成了一個以生產日用瓷器如餐具、茶具的大型加工廠,也少量生產具有獨創性質的藝術瓷器。改革開放后,私營企業的進入使其品種更為復雜,日用、仿古但就是沒有太多具有時代特征的精品。
  在一次陶瓷界的會議上,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向現場的專家學者發問:“我們這個時代的瓷器代表是什么?”
  三年后,故宮專造瓷器的藝術與工藝標準開始醞釀建立。
  故宮專造瓷器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完全秉承了官窯制度的苛嚴性,從用料到工匠都是精挑細選,在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兩年,耗費巨資,經反復試制方得數件。對于故宮專造瓷器的推出,呂成龍的觀點是:“從歷史的經驗和角度,要想讓中國藝術陶瓷有活力,最重要的是創新,沒有創新,它就可能走進一個幽暗的死胡同?!碑斎?,他所說的“創新”,不是無緣無故地創新,而是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畢竟,古代留給我們的東西畢竟是少數,不能每個人都能得到。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