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依稀圓明園虛擬中的世界第一皇家園林
300歲的生日,對圓明園而言,是一個蒼涼的壽辰。300年前,它是世界第一的皇家園林,白玉為堂金作馬,讓無數前來朝拜的外國使節競折腰。
150年前,入侵的英法聯軍在這里燒殺搶掠,大火三天三夜不熄,宮闕萬間都化為了塵土。這座萬園之園,從此成了中華民族無法忘卻的國恥?!岸嘈迬鬃鶌W運館,還是重建圓明園”,這樣的話題又有多大的意義?
不如用這時間,去看看導演金鐵木的《圓明園》吧,這部剛剛獲獎的紀錄片,在膠片上“重建”了一個《圓明園》,讓人震撼也讓人感嘆,而重溫這段歷史,更讓人唏噓不已。
300歲的生日,對圓明園而言,是一個蒼涼的壽辰。300年前,它是世界第一的皇家園林,白玉為堂金作馬,讓無數前來朝拜的外國使節競折腰。
150年前,入侵的英法聯軍在這里燒殺搶掠,大火三天三夜不熄,宮闕萬間都化為了塵土。這座萬園之園,從此成了中華民族無法忘卻的國恥。
這150年來,從大清到民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重建圓明園,就成了一個喋喋不休的討論話題。這些爭論讓人厭倦,時至今日,“多修幾座奧運館,還是重建圓明園”,這樣的話題又有多大的意義?
不如用這時間,去看看導演金鐵木的《圓明園》吧,這部剛剛獲獎的紀錄片,在膠片上“重建”了一個《圓明園》,讓人震撼也讓人感嘆,而重溫這段歷史,更讓人唏噓不已。
金鐵木拍攝《圓明園》工作照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
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
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
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法國詩人雨果1861年對圓明園的描述
2004年春節的前一天,紀錄片導演金鐵木接到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薛繼軍廠長的電話:負責電影《圓明園》的拍攝,投資額1000萬,目標是進入影院公映。
圓明園,面對這個親近又陌生的名字,金鐵木的腦子一片空白,沒有立刻浮現任何與這個詞語相關的人物和故事。
春節時,趁著旅游淡季,金鐵木走進了圓明園。擺在他眼前的,不是那個昔日絢爛、華麗以及宏偉的皇家園林,而是一片舊墻斑駁,荒草凄迷。那片傳說中的離宮,如今已變成散落在荒地里的幾塊石頭。一種莫大的恐慌籠罩著金鐵木,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來講述眼前的圓明園,更何況是要把挑剔的觀眾們拉進電影院。3個月的時間,金鐵木扎在國家圖書館,查找了所有能找到的歷史文獻、皇家密檔、英法聯軍從軍人士的通信和日記。慢慢的,慢慢的, 圓明園的面孔在那一張張圖片、文章、專著之中,變得清晰了起來?!拔冶荒莻€凄美的幽靈所迷惑,一步步穿越時空,回到了18、19世紀,那是大清帝國最為榮耀的年代,也是大清帝國開始走向衰落的時代!最為重要的是,那是一個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時代?!?BR> 歷史的殘酷性就是這樣。那個創造過鼎盛與輝煌,縱橫數百年的清帝國,最終走向它的衰落。起點則是從“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開始。
1684年,大清的第三代帝王—康熙,決定在北京修建大型的離宮,以擺脫紫禁城內的躁熱與單調。他曾經巡視過江南,那里秀麗雋永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要把這樣的南國風光復制到寒冷凜冽的北方皇城。
離宮的地址選在了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紫禁城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依山傍水、清凈涼爽。
1690年,耗時6年的暢春園建成, 這是圓明園的雛形。自此,大清帝國的皇室家族全部搬離紫禁城,住在了暢春園。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暢春園,把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祖孫三代以及大清帝國命運聯系在了一起。
圓明園是一座傾注了這三代大清帝王的心血之作。以150多年的時間,精雕細刻地建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離宮。它花費了最大數量的工匠,最大規模的金錢,為我們制造了一個最大的夢幻。那些宮殿廟宇、瑤池仙臺、西洋水法等身上,既集中了清帝國幾朝帝王超凡的想象力,又負載著權力包裹下的文人情趣與政治意味。
它仿佛在遙遠的蒼茫暮色中隱約眺見的一件前所未知的驚人杰作,與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論。
法國詩人雨果并沒有真正見過圓明園,但他以一個詩人的想象力,為我們靈魂附體地構造了一個華麗的“圓明園”。那么形象,又那么動人。
他還評價說:“圓明園屬于幻想藝術。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于圓明園?!?/P>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城樓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圓明園內景1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圓明園內景2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圓明園內景3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圓明園內景4
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重現的圓明園內景5-鏤月開云
18世紀中期,大清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帝國擁有世界1/3的人口,糧食產量和工業產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對于乾隆來說,如何花錢成了問題。國庫中因為積存太多的銀子,竟然影響到了正常的貨幣流通??涨敖^后的圓明園,就是在這樣一個空前富足的年代建造起來的。沒有人知道,修建圓明園究竟花了多少錢。
—摘自紀錄片《圓明園》解說詞
金鐵木祖籍在中國的大西北,他承認自己是一個“大國沙文主義者”。從情感上,他更加認同金戈鐵馬、叱咤戰場的北方秉性,“游牧民族融合和改變了中國人的血統和疆域”。
為了拍攝《圓明園》,金鐵木重新去扒開歷史的外衣,他看到了很多的歷史學家們在評價大清帝國的“康乾盛世”時,都不約而同地寫道:“它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BR> 那么,如何去用影像去展現這個壯麗的皇家御苑?它不可能僅僅充滿了暴力、陰謀、兇殺愛情和哀怨。那些斷墻殘垣的廢墟,又提醒和暗示了金鐵木。他開始認識到:觀眾不僅是想看到圓明園廢墟下的悲慘命運,更想看到這個“萬園之園”昔日的輝煌。
“對,恢復和再現曾經的圓明園應該是影片在影像方面營造的重點。它的確是一部史詩般的紀錄片電影,而非一部完整的故事性電影?!?BR> 在敘事的定位上,他也完全遺棄以往凄涼和控訴的主調,而采用的是一種理性、克制、大氣以及波瀾壯闊式的語言風格。為了讓電影達到理想中的視覺效果,以及展現圓明園的往日的華麗與輝煌,金鐵木特別注重電影拍攝中的光線與后期制作。
雖然拍攝的是《圓明園》,但攝制組在圓明園的取景非常少。只能依靠大量珍藏的繪畫作品、資料以及后期的三維動畫來還原這座離宮最初的模樣。
為了體現“萬園之園”的盛景,影片大量使用了三維仿真動畫技術,在長達93分鐘的電影里,三維鏡頭就長達35分鐘。直到電影拍攝即將結束時,攝制組才想起去拍攝真實的圓明園。
2005年春末夏初的一場雷雨過后,出現在北京西山的火燒云把圓明園的“大水法”照得通紅,海市蜃樓般的光線只維持了不到30秒,這個攝人心魄的畫面被《圓明園》劇組拍到了。觀眾在電影院里享受到了這種光線給圓明園帶去的奇幻體驗,壯麗、凄美、孤獨、蒼涼
《圓明園》的后期制作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影片的成敗。根據制作上的特點,金鐵木采用了“數字中間片技術”,即是把所有的鏡頭都經過電腦處理,從傳統的膠片到電腦處理,再回到膠片這樣的一個工藝流程。
這是一個龐雜的系統,有現場鏡頭,也有純粹的電腦制作,也有實拍與電腦相結合的鏡頭,有繪畫,有圖片它們最終互不沖突地匯集在了一起,組合成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電影。為了實現這樣的要求,他們最終選擇了新西蘭“WETA”公司,這家公司曾用數字中間技術制作了《指環王》和《金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項技術從視覺上成就了《圓明園》。
圓明園內景-方壺勝境
圓明園中的蓬島瑤臺
圓明園中的萬方安和
園中有一個小城,太監們扮成各種各樣的角色,商人、工匠、士兵,甚至小偷?;实刍b成文人混在人群中,幾乎不被察覺。集市上貨物琳瑯滿目,絲綢、瓷器、古董,都來自于北京著名的商號。為了取悅皇帝的佳人,扮演小偷的太監遭到了嚴刑拷打,我幾乎分不清楚真假。
—摘自傳教士王致和寄回歐洲的信件
這是一出在圓明園上演的大型“戲劇”。演員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以及數百名太監和宮女。這個顯赫的帝王家族擁有整個中國,卻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通過這種怪誕和扭曲的方式,他們正在享受作為一種普通人的快樂。
在重現類似這樣的場景時,金鐵木尋找的是歷史的真實,皇帝在園子里是怎么生活的?他怎樣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一部完整的紀錄片電影,必須有活靈活現的人物,有來自于史料的真實思考,金鐵木對紀錄片的“主角”,曾幾經斟酌,最后他拋棄了道光和嘉慶,保留了康熙、雍正、乾隆和咸豐皇帝,當然還包括那個圓明園的“兇手”—額爾金。
這5個人物貫穿了影片的始終,旁白則藝術化地用了郎世寧以及火燒圓明園時的一名英國隨軍牧師麥吉,兩個“神職人員”以上帝的名義忠實地見證了圓明園的輝煌和衰敗。
《圓明園》電影中,傳教士郎世寧是北京電影學院一位名叫肖煙的德國人扮演。 金鐵木對扮演者的要求是:此人必須具備18世紀意大利畫家的藝術氣質,兼具教士的蒼涼感,又透著那么一點點中國式的圓滑。
他對道具的要求,也頗為吹毛求疵。在《圓明園》里,每件道具都參照故宮文物去做, 連“細犬”,他也按照畫像上的去找,而那只是一只雍正喜歡的獵狗而已。
清軍被英軍圍困
炮臺起火
整整一個世紀的修建,這個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將近1000座宮殿,占地5000多畝,有600個足球場大小。然而,圓明園中的皇帝并不知道,世界已經變了。當乾隆陶醉于自己的豐功偉業之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文明卻蒸蒸日上。
—摘自紀錄片《圓明園》解說詞
金鐵木喜歡談論國家、民族這樣的宏觀話題,從紀錄片電影《復活的軍團》到《圓明園》,再到《玄奘之路》以及今年拍攝的《大明宮》,他以一個知識分子的意氣和電影人的熱情,試圖去探詢這個民族的精神之根。走在歷史的曠野之中,他越發覺得:“我們是一個曾經引導了人類文明方向幾千年的偉大民族?!?BR> 那么,締造了“圓明園”之輝煌的清帝國,從鼎盛走向衰落的真相又在哪里呢?
通過閱讀大量的史料,金鐵木發現:“圓明園并不是單純的‘政績工程’,而是當時皇帝和王朝的內外需求?!?BR> 圓明園與頤和園的性質完全不同,在乾隆時期,王朝國力昌盛,財富豐裕,錢多得花不完,國庫銀兩的堆積竟影響了正常的貨幣流通,為了拉動“內需”,只能決定以修建皇家園林來維持帝國的經濟運轉。幾萬名工匠加入到修建團隊,他們的高薪來自國庫,沒從民間搜刮,也沒像頤和園那樣動用軍費,且注重工程質量。
問題是,當時的世界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當18世紀初近代科學在歐洲盛行之時,清帝國只有年老的康熙一個在癡迷天文,當英國在進行浩大的工業革命之時,它正在大興土木;當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時,它仍在延續兩千多年前的國家運作模式;當火槍火炮在西方盛行之時,帝王們始終相信只有腰刀和弓箭才是帝國之本
頗具嘲弄意味的是,傳教士王致和寄回歐洲的信件,極盡描述圓明園之美,以至歐洲的皇室興起了一陣中式園林的建設熱,大興土木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后來竟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誘因之一。
外國傳教士在太和殿前觀測天文
雍正在觀賞郎世寧畫作
童年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想象過這座傳奇般的東方大城。今天,它就在我的眼前,近在咫尺。就在這個黃昏,法國軍隊占領了圓明園。帝國的軍隊已經毫無蹤影,奮起抵抗的只是二十多個太監。當焚燒開始的時候,三百多名太監和宮女反鎖大門,希望在這里逃過一劫。他們最終被活活燒死。
目睹偉大的離宮被毀,我不禁黯然傷心,感覺到這確實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從今以后,這些一個多世紀以來,為無數人向往的宮殿,將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
—摘自英軍隨軍牧師麥吉的日記
帝國歷史就是這樣,輝煌和衰落共存,圓明園被焚燒一直是中國人情感深處的心結,再加上長達百年的被凌辱、侵略、戰亂以及文化浩劫,它更是在中國人的苦難記憶之中占據了重要一席。
導演要求自己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客觀看待《圓明園》這樣的歷史悲劇。所以,他在電影的前面用了三分之二去談“康乾盛世”,談一個游牧民族是如何入主中原,把一股新鮮的血液與漢文化進行融合。
如果把圓明園當成一個王朝的象征,它的命運,實際上折射了一個帝國的興衰。它的被燒,標志著這個王朝走向衰落和滅亡指日可待??v橫幾百年的帝國精神,伴隨著那一場大火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煎熬。從1799年乾隆去世,到圓明園被燒,只相隔了六十年。
“圓明園的被燒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必然。它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就是大清皇室自身?!?BR> 在史料中,金鐵木還發現了導致圓明園被燒的直接原因—一次至關重要的“人質事件”:八里橋戰役前,咸豐皇帝扣押了英法聯軍的談判代表團,之后的10月16日,大清政府迫不得已釋放了代表團成員。諸多資料表明,39人的代表團中,18人生還,21人被確認死亡,他們是英法聯軍中的高級軍官,大多來自貴族階層,其中有一名英國《泰晤士報》記者,他們都死在圓明園。
英法士兵的日記詳細記載了他們的慘狀,英法聯軍在圓明園中找到談判代表尸體,活著的已奄奄一息,身上爬滿了蛆
英法聯軍的將士都認為:大清是一個缺乏規則意識與道德底線的政府。他們要以更罪惡的手段來發泄自己對這個王朝的憤怒—火燒圓明園。
在咸豐皇帝這個看似小人伎倆的細節背后,深刻地應驗著一個帝國的沒落。當權者不再是威儀八方、萬人景仰的帝國之君,而是一個心智未全、玩弄游戲的孩童。
這或許是一個王朝的滅亡和圓明園被燒的另一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