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黨史,修了16年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認為,“一本歷史書管10年20年就不錯了,以后肯定還要不斷修訂?!?/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郭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近100萬字的官修《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出版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認為,“一本歷史書管10年20年就不錯了,以后肯定還要不斷修訂。”
石仲泉認為,官修歷史,與學術著作不同,重點不在創新,而在統一黨內尤其是高層干部的認識。
“在官修黨史中能夠承認一年內有1000萬的人口減少,已經足夠驚心動魄。這說明并沒有回避問題。”
2011年1月11日,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以下簡稱黨史 《二卷》)正式出版。“16年磨一書”。在萬壽路機關大院的家中,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用“磨”字,向南方周末記者概括了黨史《二卷》長達16年的編寫和修改過程。
1995年初,石仲泉從中央文獻研究室調往中央黨史研究室,直至2003年退休,他的主要工作一直是主持編寫這套論述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執政至改革開放的史書。
在中共已經走過的三個30年中,這一階段因為犯過一些嚴重錯誤,一直存有很大爭議。由此,中共對這一段歷史如何自我評述,引起各方格外關注。
“求最大公約數”
“黨內有同志看了,有不同意見”16年間,《黨史》第二卷的書稿反復修訂,四次送呈現中央領導審閱。有參與編寫的學者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16年來這本書修改過程中本身的曲折變化,“可以寫一本書”。
事實上,1994年,中央黨史研究室開始集中力量編寫黨史《二卷》,書稿只花了約5年時間就已經完成。早在1998年秋,時任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的胡繩即審訂了全部黨史《二卷》稿(當時稱《中卷》),準備在1999年出版發行。據了解,當時的版式已經排好。
然而,出版被驟然叫停。之后,這本由眾多黨內權威學者花費五年時間編寫而成的書稿,開始了長達10年的修改過程。
對于初稿編寫的情況,有知情者回憶,1995年上半年,在此后幾年編寫中起核心作用的黨內權威學者石仲泉和龔育之先后調任中央黨史研究室,該書的編寫速度加快了很多。
當時,參加這本書初稿寫作和修改的,共有二十多人,主要是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1949年后中共歷史的專家。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