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上空的暗戰
天空的較量從來是“詭異”和“玄妙”。和平就像空氣,存在時感覺不到它的價值。一旦喪失了,才感覺到沒有和平是不行的。
責任編輯:史哲
廣州亞運期間,驅離外軍偵察機
第一支同時裝備兩種三代機的部隊
戰斗機用導彈擊落超低空小目標
殲-11編隊飛行 (沈玲/圖)
RC-135,廣州亞運的不速之客
光點閃爍。“又出現了……”
2010年11月下旬,廣州亞運會因為劉翔、因為中國女排的絕地反擊……正如火如荼。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又悄然出現在南海。
它的興趣當然不是正在進行的比賽,,雖然它的電子設備可以輕易截獲正在直播的電視信號。那個處于它的天線覆蓋之下的城市里正在發生的一切與它無關。它唯一感興趣的是,它所搜集到的軍用頻譜和數據庫早先存儲的相比,又多了幾種。
它惦記這些隱匿的數據流好久了。亞運是難得一遇的好機會——為了確??罩邪踩?,按照慣例,舉辦國會開啟大量平時輕易不會開啟的空中偵察、監控設備。
它沿著一條無形的線做著波浪形的飛行,那條線是它的前輩經過無數次的對抗、試探之后標記下來的,波浪形飛行則可以增加對一些微小發射源的捕獲和定位。
RC-135、EP-3絕對是南中國空域,最討厭的“熟悉的陌生人”。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它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出色的偵察機。強大的信號捕獲能力遠達數百公里之外,掃描區域內幾乎所有的民用、軍用信號都難以躲藏。前蘇聯軍隊對付它們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重新設定電子設備的頻率。“現代戰爭離不開電子戰,雷達、導彈,通信、指揮都會產生一定的頻率。電子頻譜保密至關重要,而這實際上也是和平時期偵察與反偵察、間諜與反間諜的焦點。”一位空軍指揮官說。自從中國裝備三代機以來,外軍偵察機有針對性的偵察越來越頻繁,其偵察范圍涉及中國空軍機載雷達頻率,中國武器裝備、戰法、訓練、作戰模式等各個方面。
最及時、有效的方式當然是驅離,與其事后彌補,不如讓它什么也搜集不到,所以空防的反應時間就格外重要。
在有地面引導的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