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風電:被制造的“創富奇跡”

在華銳風電五年數百倍的資本增值背后,有孤注一擲的技術豪賭,有政策節奏的精準把握,也不乏現有市場機制下的巧取豪奪。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華銳風電五年數百倍的資本增值背后,有孤注一擲的技術豪賭,有政策節奏的精準把握,也不乏現有市場機制下的巧取豪奪。

基于產業政策和主管部門意志的“風電大躍進”使華銳風電脫穎而出。 (秦剛/CFP/圖)

“百億富豪”們的風險提示

2011年1月21日下午三點,在A股市場上市一周多的華銳風電股價停在了72.43元的價位。這一價格比上市當天收盤時的81.37元下跌了近11%,而比發行價90元則下跌了近20%。換句話說,一個股民如果在打新股時中了一簽(1000股)華銳風電,那么七個交易日里他的賬面虧損達17570元。

據媒體報道,僅申購股數高達7000萬股并成功獲配724.14萬股的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一家,賬面浮虧便高達1.3億元之巨。

華銳風電的原始股東們并不用為此擔心,他們正面對著一筆令人咋舌的“紙上財富”:按初始出資額1元計算,包括原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和原南方證券總裁闞治東在內的投資者五年內獲得了超過700倍的投資回報,而在2008年后進入的新天域資本等私募基金也獲得了200倍以上的回報。按現有股價計算,公司總經理韓俊良間接持有的股權市值仍接近100億元。由于非流通股尚未解禁,這一財富效應暫時停留在紙面上。

既然原始股東們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投資回報后,公司在上市發行時為何依然定出“天價”,最終令所有流通股投資者陷入“深套”?

這家在短短五年時間內便從區區2000萬初始投資的“小企業”搖身一變為市值近千億“行業巨頭”的風電設備生產商,究竟是一個“完美的創新故事”,還是另一場“空手套白狼”式的資本游戲?

為了解華銳風電的真實投資價值,南方周末記者詳細閱讀了公司的上市資料與財務數據。卻意外地接觸到了這家上市企業的另一面——僅以上市資料而言,華銳風電的《招股意向書》對公司業務披露之詳盡,以及對相關財務數據疑點的解釋之深入,在記者近年所接觸過的上市公司報告中堪稱典范。

更加意味深長的是,在單獨列出,并在《招股意向書》內多次重復的“投資風險特別提示”中,發行人和承銷商反復申明:&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