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10127)

四十年前的一個午夜,在自己家里。父母盡管聲音很低,仍然使我心悸。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黑夜里怦怦的心跳

◆回應“老男孩的復仇”(1月20日A6特稿)

四十年前的一個午夜,在自己家里。父母盡管聲音很低,仍然使我心悸。母親:“回老家躲躲,省得吃虧。”父親:“等兩天看。”母親:“不敢等!你看老王讓吊起來打,血把衣服染濕,揭都揭不下來。”老王是單位出納,被誣為貪污分子,大會斗小會批。母親呼一聲坐起:“你看,揭蓋子、挖根子說的就是你,得趕快走。”父親:“天明我摸摸情況,你在家收拾,咱兩手準備。”一夜無語,但我的心卻怦怦作響。

后來形勢突變,父親沒被沖擊,老王沒被整死,打人者卻被揪上了臺——自然也少不了拳腳伺候。

(陜西咸陽 何原 公務員)

供暖心疼不心疼

◆回應“鄉下怎么取暖”(1月20日E29讀者來信)

雖說現在能源緊張,但北京的供暖卻是一點也不心疼。就拿我們中國人民大學來說,全天24小時不間斷供暖,有同學甚至因宿舍里太熱而流鼻血,只好時不時開窗透透氣??墒窃谖依霞谊兾骱详柨h(國家級貧困縣),資源匱乏,供暖時有時無,蓋兩層棉被睡還要被凍醒好幾次。周邊沒有暖氣的農村,則全靠自家的熱炕和泥砌的小火爐。燒不起煤的人家就用玉米芯、樹枝湊合,不僅取暖效果有限,而且曾發生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悲劇。其實像清華大學新建的教學樓都安裝了中央空調系統,統一了溫度標準,后勤人員可根據溫度變化調節室溫,在保證人們溫暖舒適的同時,也節省了能源。

(北京 范海浪 研一)

我的“中國夢”

◆回應“地下通道的溫度”(1月13日E29讀者來信)

在我們縣城工商銀行大樓的人行過道上,常有兩位流浪漢在睡覺。我看見他們身下墊著的是破毯子。一位身上蓋著破大衣和一塊大海綿,另一位只能靠身上的棉衣御寒。2010年入冬以來,已下過四次雪。幾天晚上最低氣溫都在零下5度??赐辍兜叵峦ǖ览锏臏囟取?,我拉上女兒,帶著兩床她用過的薄棉被,給他們送了去。

我的“中國夢”:在每個寒冬,每位流浪漢都有一床悄悄出現的棉被。

(浙江龍游 鄭曉峰 職員)

一公里山路,這么修!

◆回應“一公里山路如何修”(2010年12月23日F34鄉村!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