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產業套上“綠枷鎖”——專訪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教授宗子就、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
目前大部分稀土生產企業的環保治理設施不完善,如果以即將公布的排放國標來衡量,90%的稀土冶煉企業都不達標。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綠色世界觀】
目前大部分稀土生產企業的環保治理設施不完善,如果以即將公布的排放國標來衡量,90%的稀土冶煉企業都不達標。
我們過去老講稀土價格低,賣了“白菜價”,一個原因是沒有算進環境治理的成本。
宗子就
張安文
中國稀土“環境標準低”的論斷行將終結。歲末年初,《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稀土排放標準》)被國家環保部原則通過,預計不久將作為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這是中國第一個單獨針對稀土工業的國標,也是世界上首例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從智能手機到風力渦輪,從導彈到混合動力車,稀土都是關鍵原料。然而,長期以來,中國稀土業卻深陷污染原罪。內蒙古包頭、四川冕寧、江西贛州等我國稀土主產地,山川易色、水土惡化已然持續多年。
此份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國標,要求“從環保方面促進稀土工業的升級換代,淘汰落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