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爭”未休止——水電清潔之辯

“水火之爭”再起波瀾。不久前,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在一次公開發言中直言,“水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火電造成的污染更嚴重”。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

水電只在生命周期內是可再生能源,壽命結束之后就不可持續了。如果今天的水電技術能夠像都江堰那樣——深淘灘低作堰、靠水利帶動泥沙,那是可持續的。但現在都是高壩,這就使水壩必然有個壽命問題——等到都淤平了還有什么功能可言?

他們(西方發達國家)開發完了回頭反思,就像把小孩養大了再來反思教育過程,跟你馬上要養孩子,是兩回事?,F在發達國家討論的是洪水和機遇的問題。對于眾多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洪水一定不是機遇而是災難。

“水火之爭”再起波瀾。不久前,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在一次公開發言中直言,“水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火電造成的污染更嚴重”,此言一出,旋即引發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的反駁。

多年以前,就有一些環保人士開始發出質疑、反對水電之聲。在水電開發持續升溫的背景下,這一次,爭論則直接發生在環保部門和能源部門的一些官員之間。

水電的環境影響到底該如何評估?在中國面臨巨大節能減排壓力現實下,中國水電開發的現實和未來前景如何?南方周末邀請了環保部環評司巡視員牟廣豐、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馬中以及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就上述問題發表看法。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

南方周末水電開發的環境威脅之一,是大江截流形成的大壩對流域水文、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在這點上,反壩人士主張“留住自然流淌的江河”,挺壩人士強調水利設施對人類的積極作用。這背后有一個價值問題:是人重要,還是魚也同樣重要?

牟廣豐:這是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F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