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10127)
也許“限”仍將是2011年最熱的中文字之一。限行,限購商品房,北京開始限制外地人買車……如果通脹延續,不知道還會不會出臺其他的限制買賣或者限價措施。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蒲思伊
No.1 限購是一種權力讓渡
《經濟觀察報》,2011年1月24日,社論
(原文摘編)也許“限”仍將是2011年最熱的中文字之一。限行,限購商品房,北京開始限制外地人買車……如果通脹延續,不知道還會不會出臺其他的限制買賣或者限價措施。
買與賣,是市場的基本交易行為。買什么不買什么,公眾應該有自由選擇權,這是老百姓的一項基本權利。為什么這樣一項基本權利,如今卻限字當頭?而更需要警惕的是,與被限制的百姓權利對應的,往往是放大了的公權力。
被抑制的需求不會從此消失無蹤,一味的抑制需求,卻不能通過提高生產力釋放需求,遲早都會出問題。當前民眾對各種“限”采取了寬容的態度,究其根本,是因為還有一種期待,希望以時間換空間。
老百姓暫時放棄自己的基本權利,將其讓渡給政府,愿意承受某種限制,是有條件的。這種放棄只是為了政府部門能夠有時間提供更好的公平品,這種放棄是與未來的某種獲得相對應的。
這種讓渡一定意味著公開的討論和某種程序性安排,意味著某種經討論而形成的契約關系,這是官與民在面對公共利益時經協商與溝通而達成的一致。而在過去一年可見的案例中,這樣的溝通與協商少而又少,甚至沒有人在意其程序是否合規,這是值得我們關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