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扭的社會,價值的荒原

看了《孔孟之道,應該拋掉!》、《孔孟之道,發揚光大!》兩文,若有所思。

我不想作誰是誰非的判官。但我看過幾篇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或可找來一讀。

1.周婉窈:《高一生、家父和那被迫沉默的時代》。

人生誠然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但是我們的“無知”是來自于政治;是被有意剝奪的。……我們成長的四十年。沒有典范、沒有楷模,只有隱蔽和教條。……當我回顧過去、思考我們今天的問題時,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威權體制對我們的剝奪,這些剝奪造成我們今天精神上的貧乏、空洞、虛無,而這和解嚴后臺灣社會不斷向下沉淪的現象恐怕有密切的關系。換句話說,我想討論的是那來自于“無”或“欠缺”所導致的負面作用。……

一個四五十年被剝奪認識、親近自己的文化資源的社會,是個貧乏而屈扭的社會。貧乏,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屈扭,指的是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輕視、甚至鄙視的心態。屬于我的世代的臺灣人很少真正認為臺灣歷史文化有可學習的。由于無知,由于“未受教”,他們不知道我們的歷史文化曾經達到怎樣的高度、深度和廣度。他們往往在還沒“清點”之前,先否認它。我不是盲目的本土主義,我不認為我們應該毫無分別地將過去的一切神圣化,但是,我們一定要在前人已經企及的高度、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我們要繼承這些東西,就算過去我們被剝奪認識它、與之一起成長的機會。這不是容易的工程,但是我們必須把它當成我們的命運,我們的責任。

2.余英時:《價值荒原上的儒家幽靈》

1993年以后中國巿場經濟一天比一天活躍,大陸儼然已是經濟大國,但是價值“荒原”(wasteland)或“廢墟”(ruins)的狀態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日益暴露了出來,官商勾結和腐敗的普遍化、學術界抄襲作假的風氣、“一切向錢看”的心理等等都是價值荒原的明確表徵。這一類不道德的行為,自不是從今天始,也不限于中國大陸。但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以前或別處有此等行為,一旦被揭發之后,當事人必感羞愧,無面目見人。今天大陸上的貪官、奸商、知識竊賊 等等,不幸事發受懲,則只怨自己運氣太壞或“關系”不夠強大,卻全無羞愧之感。這才是價值荒原的中國特色。

在這個價值荒原上如何把儒家價值重新整頓起來,和現代社會系統進行有機的配合,最后使它們能進入多數人的識田之中,這實在是一個艱巨無比的大工程。價值意識毀之易而建之難,這是因為價值必須內化,成為實際行為的指南,才可以當得起“價值”兩個字。否則不過是一些空洞的話語而已。顧炎武論曹操摧毀東漢的道德價值的罪過,說:“夫以經術之治,節義之防,光武、明、章數世為之而未足;毀方敗常之俗,孟德一人變之而有余。”中國變成價值荒原,其經過正與此相同。大陸官方和一部份學術界人士想恢復儒家價值,無論其動機為何,也不論其能否收效,就事論事愿意樂觀其成。儒家價值最初是以“治人者”和“士”為對象,要他們修己然后治人,最后這些價值才有機會傳播到民間社會。今天提倡儒家價值的在位者和輔治者也必須先從自己做起。套用一句漢代的老話:“儒家價值不在多言,顧力行如何耳!”

 

網絡編輯:休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