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位父親和他們的世界】平凡:感激父親
汶川地震后,我爸曾專門給我打電話來,鄭重地說起,他和我媽商量過了,打算申請收養汶川的地震孤兒,來征求一下我的意見,看我是否介意,如果沒問題就趕緊幫他們打聽一下該如何申請……
責任編輯:楊繼斌 郭力 王剛 曹筠武 實習生 陳鐵梅
我卻總覺得,那句歌詞里說的就是我爸這樣的人。那句歌詞是——“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我爸叫郝金明,身份證上就是這么寫的。但這些年來,他簽名時通常都會寫成“郝金銘”。這也許只是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但似乎又并非那么簡單。
他今年53歲,頭發已現灰白,讀報紙時已經得先戴上老花鏡。但身體還算健康,只是前幾年犯過腰椎間盤突出,近幾年偶爾心臟不適,在持續服藥,據說也就沒什么癥狀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有癥狀而不愿跟我提起。他不抽煙,不擅飲,不打麻將,也沒什么別的業余愛好——按說也算戲迷,盡管他熟悉的只有當年那些樣板戲。如果問他喜歡什么流派,他一定會說是“裘派”,因為這大概是他唯一知道的一個京劇流派名稱。而且,還八成是把所有京劇花臉都認為是“裘派”的。但我爸確實愛唱,平時嘴里老哼哼著點兒什么小曲小調的。
此外就沒了,除非把每天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準看《新聞聯播》這事兒也算愛好。
(deo.R/圖)
1957年,我爸生在天津靜??h的一個鄉村,家譜上說我們郝家的先祖是元末明初遷居此地,到我爸這一代是第二十世了。在他之前,我奶奶曾生下一對雙胞胎男孩,但雙雙夭折,所以,我爸就成了家中的長子。我爸生下來沒幾年就趕上所謂“三年自然災害”,而我爺爺當時因工作又經常出門在外,我奶奶現在偶爾還會提起當年帶著幾個孩子如何忍饑挨餓艱難度日。后來上學讀書,沒過幾年就又趕上“文革”,也是家境不好,就輟學在家,這在當時的農村也很普遍。
但我奶奶曾提起,我爸讀書時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