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真的通途
我們和偉大學者之間的距離不是社會的,而是心靈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倩茹
我們和偉大學者之間的距離不是社會的,而是心靈的。
十多年前,湖南科技出版社曾出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錢德拉塞卡的一本小書《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這書英文原題作《真和美》,譯者為了吸引讀者,改用今題。我當初注意到它,也確是受了書名誘引:這三個人怎么湊到了一起?而作者卻是個物理學家。
打開書,呵,不止他們,雪萊、華茲華斯、濟慈和懷特海也紛紛出場,作者對他們的著作隨意驅遣,顯然不是臨時找了本名人字典抄來的,必是寢饋其中已久,爛熟于胸。書里有趣的地方很多,比如談愛丁頓對天體物理學的貢獻,卻充滿了各種生活細節:他喜歡編一些“語法正確卻無實際意義的英文句子”以為游戲;他愛在春秋兩季騎自行車旅行;他說“人類個性無法用符號來估量”,好比不能算出十四行詩的“平方根”……這些描繪打開了一扇進入愛丁頓生活世界的大門,令人不由不喜歡他。錢氏對此流露出激賞神色,他自己也定是個妙人。
作者兼具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