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代價
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寡居與死亡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且給出了驚人的量化結果: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會在伴侶去世之后三年內死亡。
責任編輯:朱力遠
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寡居與死亡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且給出了驚人的量化結果: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會在伴侶去世之后三年內死亡。
孤獨感不僅是內心的折磨,實際上,它對人造成的死亡風險并不亞于吸煙。 (CFP/圖)
“寡居效應”
一句非洲諺語說:“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行動。如果你想走得遠,就結伴而行。”
科學研究發現,這句話還真沒有說錯。一項發表在學術期刊《流行病學》2011年1月號上的研究給出了驚人的量化結果: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會在伴侶去世之后三年內死亡。
之前已經有相關研究認為喪偶會增加人的死亡率,這種情況被稱為“寡居效應”,但研究人員不能確定的是,這一結論是否肇始于研究數據的選擇效應。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仔細考察了自1991年起記錄在案的58000對夫婦,最終發現寡居效應不僅對老年人成立,對三四十歲的成年人同樣成立。研究者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首次以有力的證據表明寡居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關鍵信息就是,不管你考察哪種死亡原因,寡居效應都存在。”論文第一作者、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的教授保羅·波伊爾(Paul Boyle)說,“這是一個清晰的論證,我們認為,喪偶等社會效應會對人的生命預期造成重要影響。”
在他們研究的58000對夫婦中,有40人在配偶去世10天內便死亡,其中至少有12人是在配偶去世當天死亡的。波伊爾等人研究發現,人最有可能在配偶去世后的半年內死亡,而寡居效應最長可以持續10年。
風險不亞于吸煙
孤獨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覺,也是文學作品里經常表達的意象。不僅僅是喪失伴侶這樣的重大變故,一些小的變動,比如到一個新的城市去讀書,或是家人外出務工,或是失戀,都會讓人產生孤獨感。許多人即便生活在擁擠的大城市里,也難消內心的孤獨。
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種孤獨》里寫到的那些人,辦公樓里的白領、富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