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尤努斯,富人們不妨投身“社會商務”
中國常常舉行慈善公益募捐活動,但募集到的資金如何投入“公益”,又取得了多少“公益”的結果,往往不清楚。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王倩茹
分紅方式的不同,是社會商務和傳統牟利型資本主義商務的本質區別。傳統資本主義經營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社會商務的絕大部分利潤留在企業內,用于可持續地擴大社會公益服務。
最近蓋茨和巴菲特在全球掀起慈善捐贈風暴,呼吁富豪們把半數遺產捐給慈善事業,他們也希望中國富豪積極投入,雖然有少數人響應,但大多數并不積極。
中國富豪的“卻步”有多種原因,其中之一是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制度環境不好。機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問題時,富豪“卻步”可以理解。巴菲特決定把巨額資產捐給蓋茨基金,是因為蓋茨親自管理基金。他捐贈的條件之一,就是蓋茨或者蓋茨夫人必須親自管理基金。
讓“資本”與“公益”結合
中國常常舉行慈善公益募捐活動,但募集到的資金如何投入“公益”,又取得了多少“公益”的結果,往往不清楚。慈善公益事業的制度環境和運作方式如何改進?國外的模式可以給中國啟示。
在眾多可借鑒的模式中,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提出的“社會商務”模式值得特別注意。這個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慈善公益事業的效率和透明度,還可以給捐助者帶來事業的“第二春”,使追逐利潤的資本家實現新的人生超越。
社會商務模式的獨特之處在于,雖然它追求慈善公益的目標,但它不采用傳統的慈善機構運作方式。它和傳統的慈善事業模式的根本不同是,傳統慈善事業的運作經費來自募捐,而社會商務的運作經費來自企業式的“資本主義”經營。它使“資本主義”和“慈善公益”結合,一方面使慈善事業可以在經濟方面自負盈虧地發展壯大,實現“高效率”“可持續”;還使資本獲得了“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