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與新時期對外政策的調整
耀邦同志是新時期中共第一位提出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的領導人,是最先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最根本問題的領導人。
責任編輯:劉小磊
南方周末編者按: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前部長朱良同志的這篇文章,是2010年11月20日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95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已以序言的形式,收入了胡德平的文集《中國為什么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一書,敬請讀者垂注。
胡德平新著《中國為什么要改革》
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耀邦同志誕辰95周年,由于時間有限,我只就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對調整我國對外戰略思想的貢獻談一點情況。
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國內工作需要調整,對外工作當然也應該調整。l977年5月,華國鋒主席決定向南斯拉夫總統鐵托發賀電祝賀他85歲壽辰,隨后又恢復了兩黨關系。南斯拉夫黨是1958年國際共運中第一個被我們指責為“現代修正主義”并被中斷了兩黨關系的黨。這可以說是對外工作第一次撥亂反正,但是很可惜,調整工作沒有繼續下去。
為什么需要調整對外政策
1977年7月鄧小平同志復出后,在對外工作方面,大力落實毛澤東主席“三個世界理論”、聯美反蘇的“一條線”戰略(毛主席1973年同美國基辛格談:“要搞一條橫線,就是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土耳其、歐洲”,共同對付蘇聯)。l977年11月,《人民日報》發表了大字體、六整版的綱領性文章《毛主席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貢獻》。文章肯定“我們的時代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新的世界大戰是不可避免的”,“要立足于早打大打”;蘇聯社會帝國主義是“比美國更危險的世界戰爭的策源地”,要“結成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打敗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者按:這里專指蘇聯)和戰爭政策”。l978年又向泰國總理重申了毛主席講過的:哪里有共產黨不支持共產黨的,不支持革命是不可能的,放棄這個原則,&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