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金融的中國故事
年后中美小麥期貨一起狂飆,但在常?;ゲ焕聿堑闹型饧Z食市場上,中美兩國看似一致的表現背后,卻各有各的故事。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年后中美小麥期貨一起狂飆,但在常?;ゲ焕聿堑闹型饧Z食市場上,中美兩國看似一致的表現背后,卻各有各的故事。
看不懂的期貨行情
“之前外盤漲的時候里邊不漲,而這次外邊漲里邊也漲。”看不懂中國小麥期貨市場的鄭先生表示,自己近期不會再回到期貨市場,“還是炒股票心里踏實點兒”。
買,或者不買,小麥期貨都讓鄭先生郁悶不已。
他是從證券大戶轉戰期貨市場的。
去年8月,在看到俄羅斯禁止谷物出口的消息后,他敏感地在鄭州商品交易所對小麥期貨投下重注,理由是,國際性小麥供需缺口必將影響到期貨價格,并迅速帶動國內市場價格的上揚。
沒想到算盤落了空——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價格短短數月上漲近80%,鄭州小麥期貨卻一直不慍不火。
等到1月,鄭先生終于痛下決心撤離,卻又與一波突然的行情失之交臂:短短十多天里,盤整了幾個月的小麥期貨價格突然發力,從2700元/噸突破到了3100元/噸,創下了小麥期貨合約上市以來的最高價。
此時,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期貨價格也在前期高位回落后連續拉升,創下近30個月的新高。
“之前外盤漲的時候里邊不漲,而這次外邊漲里邊也漲,”鄭先生連呼看不懂,打算近期不再回到小麥期貨市場。
不過,對于更專業的期貨投資者來說,這早已是許多人共同的選擇。“我們已經有好幾年沒關注小麥期貨了,”一位期貨公司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業內人士都知道,國儲糧擺在那里,哪兒輪得到我們去炒?”
實際上,不管國際糧價如何“風吹浪打”,以大量國家儲備和市場相對封閉圍特征的中國主糧市場——包括小麥在內——基本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2011年2月4日,安徽濉溪縣馬鄉村李廣德家里小麥部分旱死。這次中國北方大旱,是期貨市場最重要的炒作題材。 (CFP/圖)
政府支配的封閉市場
在控制糧食儲備之后,中國糧食市場不大受外部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通過進出口配額管理形成的封閉糧食市場。
中國小麥、玉米、稻谷進口量不足國內糧食總產量的1%,主要糧食品種基本自給自足,國內糧食價格變動基本不受國外市場的影響。
自毛澤東時代以來,“無糧不穩”就是中國政治決策者的核心治國理念之一。
而與這個理念相配套的,是對中國這個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的國家糧食安全的超??粗?。
正因為如此,雖經上世紀90年代糧食改革的反復,中國的糧食市場基本維持了政府支付儲備費用,以中儲糧等國有糧庫和國有糧食企業掌握主要糧食儲備的市場結構。
2010年12月底,中國總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