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林文月:文字背后的名門閨秀

她身兼學者、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她的《源氏物語》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翻譯得最好的一本。但在臺灣,更多的人都給她冠上一個“名門閨秀”的標簽。她是史學家連橫的外孫女、連戰的表姐。

她身兼學者、作者、翻譯者三種身份,她的《源氏物語》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翻譯得最好的一本。但在臺灣,更多的人都給她冠上一個“名門閨秀”的標簽。她是史學家連橫的外孫女、連戰的表姐。

在美國,林文月一個人住。

她的兒子住在這個國家的另一個城市里,每隔個把月,母子倆就會見一次面,聊聊生活的瑣碎。女兒雖然住在臺灣,也經常飛過來看她,陪媽媽住個一段時間。

在鄰居的眼里,她是個美麗溫柔、善良的臺灣女人。說話的語氣很柔和,卻中氣十足,一點也不像個77歲的老人家。她睡得很晚,喜歡看電影。她還特別喜歡做菜,一個禮拜總會親自下廚個兩三次,做上些家常小菜,和朋友們小聚一回。

讓鄰居們納悶的是,她大部分的時間里都在房間里看書,有時也見她寫作,還做一些翻譯的工作。每個月她還會收到來自中國的許多書籍和雜志。所以鄰居們猜測,她也許是作家?或者是個翻譯家?

和日本的緣分

林文月的身份顯然比他們想象的更復雜。

她出生在上海的日租界,啟蒙教育是日文。很長一段時間里,林文月都以為自己是日本人。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天,林文月還以為自己是戰敗國的子民,于是跟著學校里的日本孩子們一起落淚。

后來,林文月舉家搬遷,回到臺灣。這時,她才開始學起國語。“臺灣的孩子從小讀中國的詩文,唱中國的兒歌。但讓我耳熟能詳的,卻是日本的詩文,和日本的兒歌。”從小接受的日文教育,給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為她日后的翻譯事業埋下了伏筆。

林文月大學讀的是中國古典文學,后來又成為臺灣研究六朝文學的佼佼者。1969年,留在母校臺灣大學任教的林文月以副教授的身份來到日本京都大學,負責漢學研究的項目。

一個意外的機會,林文月參加了京都國際筆會。當時她寫了一篇論文,說的是一本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如何受到唐朝詩人白居易作品《長恨歌》的影響。為了論文需要,林文月將這本名著的第一章翻譯了出來,作為該篇論文的附錄上交至筆會。

讓人意外的是,論文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倒是這篇兼具中國式趣味與日本式風格的附錄讓大家興趣盎然。不只是學者,出版社也第一時間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能將這部作品完整翻譯出來。“老天爺,他們不知道后面還有54章!我當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而這本書僅僅翻成現代日語就需要十年!”

但林文月還是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在《中外文學月刊》上翻譯連載,這一翻,就是整整66期。“就像跑了一場五年半的馬拉松一樣。”這本名著翻譯的最終完成,也成為她翻譯生涯中不可磨滅的一個印記。

這本打開林文月翻譯生涯的古典名著,便是至今仍被譽為日本“國寶”的 《源氏物語》。除《源氏物語》外, 林文月還翻譯了《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等多部日本名著,她以豐富的學識、細膩的文筆、忠于原著精神的寫作方式,形成了獨特的翻譯風格。時至今日,林文月翻譯的《源氏物語》,仍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忠于原著、同時翻譯得最好的一本。

優雅的散文家

除了學者和翻譯家,林文月更是臺灣文壇不可小覷的作家。

日本游學期間,林文月幫臺灣一個文學雜志供稿。當時林文月寫的大多都是些學術論文,雜志主編希望她能多寫點好玩的東西。于是,她寫下散文集《京都一年》,以一個旅游者的眼光來看待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細致的文筆,優雅的文風,讓京都各種風物一一亮于人前。

接下來,她陸續出版《讀中文系的人》、《擬古》等一系列散文集,為臺灣文壇注入一股清流。1999年,林文月出版散文集《飲膳札記》,在當時的臺灣掀起了一股飲食文學的風潮,這部作品也成為了現代生活散文的典范。

“我就像是一個長年堅持跑步的人。翻譯和寫作正如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我會不停地跑下去。”林文月說。

不期待別人的優待

林文月的性格,就像她的文筆一樣柔和溫婉、細膩優雅。從小到大,她從未和人紅過臉,即便是兒女們,也從未見過母親發脾氣。

林文月說自己很像父親。“父親是個苦出身,很有毅力。”林文月遺傳了他的這一點,當年《源氏物語》翻譯的連載,被她形容成一場長達五年半的馬拉松。她的毅力,就連她的老師、著名作家臺靜農也看不過,“你用不著每期都那么準時, 偶爾也可以拖一拖稿子。”但林文月憑著自己這股子堅毅,硬是一期連載也沒有落下過。寒暑假時,她甚至還能積攢下些存貨,以便隨時拿出來交稿。

有一次,一間大學邀請林文月開講座。林文月見學校把她的名字歸到了女教授一欄,很是生氣,要求他們把這個歸類換掉:“教授就是教授,哪來的男女之分!我不喜歡別人放大我的女性身份。”林文月不是個女性主義者,但對于這一點卻很執著。“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真正做到平等,我們女人自己就必須爭氣,絕不能期待別人給你優待。”

最優秀的家族

關于林文月的話題很多,但在臺灣,更多的人都會給她冠上一個“名門子弟”的標簽。對于自己的名門出身,林文月并不忌諱。

林文月的外祖父,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史學家連橫。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根臺灣,心懷大陸”的連橫致力于發揚中華文化,著有《臺灣語典》和《大陸詩草》等,并整理了《臺灣通史》一書,有“臺灣文化第一人”之稱。而林文月的表弟,就是為兩岸關系做出過不少貢獻的前國民黨主席連戰。

外祖父逝世那一年,林文月只有4歲。關于連橫的種種,她只能在長輩的講述和外祖父的作品中一一回味。“他很偉大,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中國”。

“小時候的連戰特別頑皮,但功課很好,對人也有禮貌,所以家里人也拿他沒有辦法。”表弟連戰和林文月的關系顯然更親密些。“我們倆是搭坐同一條船從上海來到臺灣的,我們比親生的兄弟姐妹更親。”說起自己的表弟,林文月贊不絕口。“他和外祖父一樣,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為兩岸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時刻都以國家社會為先,雖然我是姐姐,但我也非常尊敬他。”

去年的槍擊事件發生時,林文月正好身在臺灣。她目睹了連勝文的受傷,同時也目睹了表弟連戰的堅強。愛子遭受槍擊,身陷危難,但連戰強忍悲痛,只說愿天佑臺灣。這一舉動讓林文月非常感動。“他是個識大體的人。他愛自己的兒子,更愛自己生活的臺灣。”

“我們家族的人,都是最優秀、最值得敬佩的人。”林文月說。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