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勿買”,能治樓市熱???
這一顯然存在合法性問題和身份歧視嫌疑的饑餓療法,雖然在短期內令北京樓市成交量暴跌,但和以往一系列調控手段一樣,很可能是一項既不觸及根本又難以延續的短命政策。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京十五條”延續了政府堵截樓市投資的思路,切斷了外地人短期內在京購房的念頭。這一顯然存在合法性問題和身份歧視嫌疑的饑餓療法,雖然在短期內令北京樓市成交量暴跌,但和以往一系列調控手段一樣,很可能是一項既不觸及根本又難以延續的短命政策。
(CFP/圖)
整個1月份,劉志鵬的手機都響個不停。作為北京市海淀區鏈家地產的一名二手房中介,他對潛在購房者的問詢應接不暇。駐足觀望數月的消費者,似乎正在陸續重返樓市。
但到最近的一周,來電者的問題變了。劉鵬表示,許多購房者現在都在問,該如何規避限購政策,或者怎樣要回他們之前支付的誠意金,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資格買房了。
北京市政府于2月16日公布了令人震驚的調控細則“京十五條”,首次規定外地人在京購房,必須提供在京連續五年繳納社?;騻€稅的證明,并不得購買第二套房;而京籍居民家庭,有1套住房的限購1套;有兩套及以上的,暫停在京向其售房。
該限購政策打擊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就連一直參與政策制定、呼吁限購的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都感到不適應。“北京限購的范圍應從5年納稅證明改為2年。”他說。
其實,這只是一連串樓市調控政策的最新篇章。在春節前夕,幾乎每一天,都會有一項新的行政措施出臺——無論是祭出房產稅、停止三套房貸、調高二套房首付至60%,還是全國大“限購”、地方官員問責制,嚴厲程度均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并將行政管制發揮到極致。
直到一個月前,中國政府再一次將房地產調控升級,推出了“新國八條”。這是繼去年4月限購、去年國慶前宣布停止三套房貸款后的又一次雷霆萬鈞的樓市調控。
“京十五條”的出臺更是在短短十天里給北京房市帶來了“戲劇性”變化:對以往歷次中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最為支持的北京“蝸居者”,突然發現自己已被這座城市排斥在外了。地產商任志強預測,北京住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