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緣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六里屯”終棄建,“魯家山”急上馬
垃圾焚燒的經年爭議,促成了北京市的“戲劇化”局面:計劃內項目,大多受阻,或滯或棄;計劃外項目,低調啟動,進展神速。這究竟是垃圾重壓下的無奈之舉,還是迂回前進的策略選擇?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垃圾焚燒的經年爭議,促成了北京市的“戲劇化”局面:計劃內項目,大多受阻,或滯或棄;計劃外項目,低調啟動,進展神速。這究竟是垃圾重壓下的無奈之舉,還是迂回前進的策略選擇?
垃圾處理問題上,政策平衡是個“雜技活”。 (勾犇/圖)
這邊高調棄建,那邊隱姓埋名
短短三個月之內就蓋完了項目工程必須的八十多個戳。“該項目沒有遭到任何反對。”
經過長達四年不懈的“反焚”斗爭,北京市六里屯的居民們終于在2011年春節前夕迎來了好消息——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區區委書記趙鳳桐在北京市兩會上明確回應,不在六里屯建設垃圾焚燒場。
這是政府第一次明確棄建六里屯焚燒發電廠,“這兩年建或不建的傳聞種種,但(這個消息)來得還是有些突然。”當地堅定反焚燒的居民代表老黃難抑意外。
此前屢屢強調“自家垃圾必須自家處理”原則的趙書記,這番高調宣布棄建,信心或許源自海淀區的垃圾處理壓力化解在望。
幫助他化解轄區內垃圾難題的是距離六里屯大約五十公里的門頭溝區魯家山焚燒發電廠,預計2012年建成,日處理能力將達到3000噸,這其中包括了海淀區的近2000噸垃圾。
說是“魯家山焚燒發電廠”其實并不準確,盡管它確實是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它的正式名稱是“北京首鋼生物質動力項目”,一個字面上與“垃圾焚燒”毫不相干的工程。
即便是一些關注垃圾焚燒多年的專家和公眾也被這樣的“隱姓埋名”迷惑了,當它的環評報告高掛政府網站時,竟少人留心。直到2010年10月23日工程舉行奠基儀式時,它才像突襲的炮彈轟然示人。
出席奠基儀式的領導可謂“超豪華陣容”,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及各區縣的主要領導均在其列。
一位參與魯家山項目論證的專家對記者分析:這可以有兩層解讀,一方面說明領導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垃圾焚燒項目的阻力很大。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的副總工程師王維平,也參與了相關的規劃選址工作,他認為,魯家山的優勢在于土地屬于首鋼集團,征地工作沒有爭議。
北京市和首鋼集團可謂一拍即合,一方面,這個號稱亞洲第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解決了北京市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