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不需要我指手劃腳”
偵探小說界有兩個最重要的獎項——愛倫·坡獎的終身成就獎和鉆石匕首獎,勞倫斯·布洛克都得過了,他被稱為“歐美硬漢派偵探小說第一人”。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邑蘭 實習生 陳識
“紐約,有八百萬人口,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種死法”。
這是勞倫斯·布洛克推理小說“馬修系列之一”《八百萬種死法》中文版的題辭。
馬修在紐約警界干了16年。某個夏天的晚上,馬修的一顆流彈射入一個小女孩的眼里。
“射進眼里,都是軟綿綿的東西,自然就搗進腦內。他們告訴我她是當場斃命。”
馬修失去信念,辭掉警察工作,辭掉作父親和丈夫的責任,搬進紐約第57街的旅館。從此旅館就是他的家,第九大道的阿姆斯特朗酒吧成了他的辦公室。為了幫朋友忙,他當起私人偵探。在調查過程中,馬修屢屢與死神擦肩,遭遇讓他心靈不堪重負的人生罪惡。
偵探小說界有兩個最重要的獎項——愛倫·坡獎的終身成就獎和鉆石匕首獎,勞倫斯·布洛克都得過了。他還三獲愛倫·坡獎,兩獲馬耳他之鷹獎,四獲夏姆斯獎,被稱為“歐美硬漢派偵探小說第一人”。
勞倫斯·布洛克是地道的“紐約客”,出生于紐約州的水牛城,現居紐約市。他的小說主人公在虛構世界里也生活在紐約。他筆下的酒鬼、雅賊、妓女、兇手,往往性格怪異,舉止荒誕,散居在城市不同的角落,他們的命運和遭際如鏡像般映照出勞倫斯·布洛克的內心世界和紐約的生活圖景。
布洛克寫過很多謀殺案,他的本領是先在血腥中看見恐怖,把恐怖化成懸疑再在懸疑里尋求理解,理解殺人者為何而殺,被殺者因何而死。布洛克讓他小說中的主人公見證了紐約極致的繁華和罪惡,也呈現了人性的復雜和世態的詭譎。
但他并非那種時刻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的作家。35年寫作不輟,只是因為喜歡文字,喜歡寫得順手時的興奮,喜歡通過書中人物的眼睛觀察世界,甚至是因為要養活三個女兒和一個太太,因為“還沒掙到足夠的錢”。他對如火如荼的社會運動敬而遠之,也不愿談及“9·11”的傷痛往事。“我的小說可以縮短飛機行程,或者暫時讓人忘了頭疼和不快,就足夠了。”布洛克說。
2011年1月13日,勞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