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變陣】坐大巴拍攝獻禮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出品記
因為涉及“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以及中美蘇臺三國四方的冷戰格局,《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作為獻禮劇,被列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范疇。它突破原有電視劇政策,獻禮劇第一次以“自下而上”的路線由民營公司制作完成。
責任編輯:平客 李宏宇 李邑蘭 實習生 陳 識 蔣瀟
“這部紀實風格的電視劇以真實震撼了觀眾。”《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編劇王彪說。
這部表現“兩彈一星”研制過程的電視劇,因為牽涉中美蘇以及臺灣這一三國四方冷戰的國際格局,涉及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彭德懷等領導群體和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郭永懷等科學家群體,先后有18個部門為它把關,最初50集的電視劇先是變成43集,發放播出許可證時為40集,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時,又進一步瘦身為36集。
三年來從劇本到成片,經歷了一次次修改,終于大功告成。
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錢學森是眾多科學家的代表,陳建斌扮演的這一角色引來爭議,有人認為他還原了這位克服重重險阻的“兩彈一星”元勛,也有人批評他的表演流露出“平俗之氣”。 (長城影視/圖)
最后擔任把關人的15位副部級官員們一起鼓掌,欣喜地宣布,這部建黨90周年的獻禮劇有所突破:沒有回避“文革”;較為少見地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時間下限從通常的1949年推進至1970年代。
2011年1月26日,《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開播,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這個主旋律劇的平均收視率3.1,單集最高收視率3.8,超過了同時段一向看好的生活劇2.8的平均收視率。
獻禮劇變好看了
民營公司制造“主旋律”
因為涉及“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以及中美蘇臺三國四方的冷戰格局,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作為獻禮劇,被列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范疇。它突破原有電視劇政策,獻禮劇第一次以“自下而上”的路線由民營公司制作完成。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錢學森歸國受阻開場,講述了周恩來用11名美軍飛行員交換錢學森的曲折經歷。此后,博士鄧稼先神秘失蹤,壯身許國,與妻子一別就是28年,他站在岳墳“精忠報國”的匾額下,定格了自己的一生。“兩彈一星”功勛郭永懷,研制導彈,殫精竭慮,因飛機失事犧牲,他的遺體與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兩具遺體中間夾著絕密文件公文包,文件完好無損……冷戰時期風云際會的國內外局勢提供了充滿戲劇性的時代背景,毛澤東、周恩來與杜魯門、肯尼迪、赫魯曉夫斗智斗勇,化解核戰爭危機。
民營公司長城影視集團和南方電視臺合作出品了這部獻禮劇。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省級以上國有影視機構才有資質拍攝“重大歷史和革命題材”影視劇,民營公司必須通過有“資質”的國有電視臺來申報獲得拍攝許可。“南方臺責任意識和品牌意識最強,不像別的電視臺只追求收視率。”身為長城影視董事長的趙銳勇跟南方臺有過幾次愉快的合作經驗,做過《亮劍》、《潛伏》等主旋律劇的南方臺,也看好長城影視在做主旋律劇方面的實力。
“很多打著主旋律名義的電視劇,其實都是粗制濫造的概念化、宣傳式的貨色,而這個劇最感動我的是它聰明地使用了用紀實手法把黑白紀錄片和現實生活剪輯在一起,而這是以往主旋律劇中所沒有的。&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