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從“農民城”到“民工荒”

僅富士康要招的10萬工人,就能新造一個小縣城。此前,這個行業在重慶是個空白,自從2009年惠普和富士康決定落戶這里,IT代工就一躍而成為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吞噬機器。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幾年前還是中國城市化程度最低之列的“農民城”重慶,在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也開始面臨勞動力短缺。

重慶政府正在進行一系列制度變革,試圖讓越來越多的民工永遠留在重慶。而這,只是這里一個長達數年的經濟增長故事的一部分。

周六,重慶市九龍坡區捷達人才市場的一場普通招聘會,供需兩旺。

一樓的小電梯被蜂擁而入的應聘者擠得尖叫不已,最后再也爬不動了。

在四樓的招聘現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來自廣東的格力電器重慶公司打出了“16.5歲-40歲,生產一線普工,無需工作經驗,不限量招工”的招貼。而許多中小型制造企業開出的招聘名單里,從銷售管理到銑、車、鉗、鉚乃至油漆、液壓、機械工程師一應俱全,似乎打算直接招滿一廠人帶回去。

如此盛況,像是重慶經濟的一個風向標。

重慶捷達人才市場招工者眾多,駐足者寥寥,且都是上了歲數。 (黃河/圖)

搶人!搶人??!

僅富士康要招的10萬工人,就能新造一個小縣城。此前,這個行業在重慶是個空白,自從2009年惠普和富士康決定落戶這里,IT代工就一躍而成為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吞噬機器。

跟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春節前后,一場熱火朝天的招工大戰在重慶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展開。像富士康和英業達這樣的大型企業,也與各區勞動部門一起,加入到這場搶人大戰之中。

重慶的勞動力供應并不少。人口接近3200萬的重慶,曾經以農民城著稱,總人口中至少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農民,成為一個巨大的勞動力蓄水池。

在重慶的人口中,目前大概有四成、約850萬農民都外出打工,超過全市總人口四分之一,但勞動力市場仍然捉襟見肘。

這與重慶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有關。

IT代工業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此前,這個行業在重慶是個空白,自從2009年惠普和富士康決定落戶這里,IT代工就一躍而成為一個巨大的勞動力吞噬機器。

富士康要招的工人足夠新造一個小縣城。2011年春節過后,富士康基地已經招聘了1萬多人,但今年還得招3.5萬人。在當下非常缺工的形勢下,為了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當地政府從上到下都進行了動員。但這還不是全部,幾年內全部投產后,富士康的全部人力需求將達到10萬人——不包括周邊配套服務業的需求。

而2010年11月投產的英業達需求同樣不小。急需生產線作業員、技術員的英業達四處參加招聘會,將月薪開到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