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縣村莊的打工變遷史
一個省級貧困縣的打工村,在過去的5年如何變成既消化本村人又吸納外來勞動力的用工大村的?這就是蘇北東風村的故事。
責任編輯:吳立波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個省級貧困縣的打工村,在過去的5年如何變成既消化本村人又吸納外來勞動力的用工大村的?這就是蘇北東風村的故事。
2011年2月底,“年氣”已無,省級貧困縣蘇北睢寧沙集鎮東風村的二百多家小家具廠的門口、木料堆、墻上,四處掛著招工的牌子,但多數廠總有三五個工人怎么也招不滿。
10年前,睢寧是各項指標全省排名最后的省級貧困縣,直到五年前,縣領導還在動員和組織民工外出打工,既不靠縣城甚至也不靠鎮子的東風村,2600勞動力中的一半離開故土外出蘇南等地打工。
但現在,除了在外安家落戶發了財的不愿回來外,東風村幾乎完全消化了本村的勞動力之外,還吸引了幾百外來工人在本地就業。
這個當初非常純粹的農業村莊的巨大變化,源于一場不經意的創業。
(王小喬/圖)
回鄉創業、打工的“沙集模式”
5年前,當睢寧縣外出務工人員達到30萬的頂峰的時候,東風村的孫寒、夏凱、陳磊三個好朋友,偶然發現網上銷售低門檻的好處,便雇了幾個木工,開始做簡易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