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和保增長的糾結

后危機時代進入 “殘局”階段,而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全面和激烈。對美國而言,快該“收網”了,而中國則必須承受流動性持續收縮的痛苦。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后危機時代進入 “殘局”階段,而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全面和激烈。對美國而言,快該“收網”了,而中國則必須承受流動性持續收縮的痛苦。

金融危機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執行寬松貨幣政策,直接導致了兩個后果。

一是私人部門的債務轉為主權債務,各國政府負債率大幅度提高,引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南歐各國消減政府開支,提高稅收,抗議、罷工浪潮此起彼伏。

二是流動性極為寬松,貨幣的洪水在新興市場國家泛濫,通脹壓力增加,糧食蔬菜價格飛漲,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部分窮困、糧食不能自給且貧富分化的中東國家政局動蕩,社會不穩定因素集中爆發,威脅到全球石油供應,進一步加大了通脹壓力。

2011年開局的前兩個月,國際局勢詭譎多變,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和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對全年的宏觀調控和經濟政策構成挑戰。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不再僅僅局限在經濟金融領域,也在政治版圖、社會穩定等方面持續凸顯,后危機時代進入“殘局”階段,而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國家之間的博弈日趨全面和激烈。對美國而言,快該“收網”了。

美國占得先機

在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過程中,美國占得先機。

2011年是美國經濟復蘇的第三個年頭,由政策推動階段轉向內生性增長階段。財政刺激和定量寬松政策啟動了經濟復蘇的初始階段,當前,周期性力量開始發揮主導作用。2010年四季度銀行消費信貸余額2年來首現正增長,流動性開始進入實體經濟;2011年1月份失業率大幅下降至9.0%,房地產市場企穩反彈,房屋價格和新屋開工同樣處于底部回升態勢。

整體通脹水平和核心通脹率雙雙觸底回升,但都處于歷史均值之下,中長期通脹預期較為穩定。美聯儲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不斷增加,定量寬松政策或提前退出。

美國貨幣政策主要在通貨膨脹和充分就業之間相機抉擇,當前面臨兩個風險:一是緊縮過早,在失業率仍較高的環境下損害復蘇中的實體經濟;二是緊縮過遲,過剩流動性可能會導致通脹失控。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和信貸市場逐漸恢復的背景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