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電,迎來最新反對派
膠著八年的怒江水電開發之爭,迎來了最新反對派。四位中國地質界的專業學者以聯名信方式,上書國務院領導,指出怒江在地震、地質上有特殊的高風險,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很多重大工程項目,本身要由地質部門來做地質勘探、災害調查等工作,囿于利益緣故,地質界很難公開發表自己真正的觀點。
膠著八年的怒江水電開發之爭,迎來了最新反對派。四位中國地質界的專業學者以聯名信方式,上書國務院領導,指出怒江在地震、地質上有特殊的高風險,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2月下旬,四位中國地質界的專業學者以聯名信方式,上書國務院領導,發出了對怒江水電開發的最新意見。在這封名為《怒江修筑多個攔江大壩的做法風險太大,不應采納》的聯名信上,除牽頭的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道一與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孫文鵬外,還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銘和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東旭。
與以往針對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問題的質疑不同,這一次,來自地質界的聲音更加直擊要害——“怒江處于活動斷裂帶、地震頻發,身處泥石流重災區,卻多暴雨”,“在地震、地質上有特殊的高風險,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寫信之前,他們曾搜集閱讀了多位權威學者的研究成果,一個月前,更是專程前往怒江,實地考察了沿江的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和泥石流災害,得到了更為直觀的一手資料。
一個學界的共識是,怒江地區具有地質脆弱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huangyq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