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禍從何來
在中國順風順水經營15年之久的家樂福如今遇到了大麻煩,內外沖突不斷,還背上了價格欺詐的惡名。但為什么家樂福會成為眾矢之的,為什么所有矛盾在同一時刻爆發?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杜蕾
在中國順風順水經營15年之久的家樂福如今遇到了大麻煩,內外沖突不斷,還背上了價格欺詐的惡名。但為什么家樂福會成為眾矢之的,為什么所有矛盾在同一時刻爆發?
四個月前,在參加南京一個零售業論壇上,家樂福中國總裁羅國偉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在中國很幸運”(We are lucky in China)。但就在幾個月后,他和家樂福的好運似乎就到此為止了。
對于這個48歲的法國人來說,這是漫長的三個月——佛山、西安等多家門店關門歇業、因高額進店費致康師傅斷供,緊接著全國11家門店因涉價格欺詐被罰550萬元、在商務部例行會議上被點名……作為中國過去十五年里最知名的大賣場之一,如此密集的不尋常事件,讓羅國偉和家樂福被迅速推上了道德的被告席。
家樂福的跨國經營一直不順,而其本來準備急速擴張的中國市場現在也變得前景不明。 (CFP/圖)
如此緊張景象也是家樂福中國前所未遇的,即使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國抵制家樂福的運動也無法與之相比。“羅國偉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讓家樂福成為了眾矢之的,也想知道所有矛盾為何在同一時刻爆發。”接近家樂福的一位知情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按照羅國偉之前的計劃,家樂福未來四五年要按照每年25至30家的開店速度推進,今年和明年則是爆發期。但突如其來的品牌危機打亂了他的節奏。
3月1日,在“價簽門”事件過去一個月后,家樂福向供應商發去了六百多份問卷調查,內容涉及供應商建議、零供關系與職業道德規范調查;同時羅國偉在內部會議承諾,今年對供應商的進場費將不再上漲。
家樂福的困境似乎說明了一個被多數人忽視的事實:在中國經營一家跨國零售企業越來越艱難了。話語權強大的家樂福對中小供應商的“壓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拉美國家曾經出現的流通命脈為外資控制的現象,從而引起一些中國官員和企業的不安,并會成為公眾發泄對通脹不滿的另一個通道。
家樂福在中國還能恢復過去的榮耀嗎?羅國偉領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