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槍聲,石油危機前奏?

如果中東政治動亂波及到沙特、伊朗等主要產油國,我們距離真正的石油危機就不遠了。就石油期貨市場而言,需求和供給已讓位于投機,金融機構的炒作客觀加劇了“石油危機”的預期。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如果中東政治動亂波及到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主要產油國,我們距離真正的石油危機就不遠了。

對于石油期貨市場而言,需求和供給已讓位于投機,各家金融機構的炒作客觀加劇了“石油危機”的預期。

利比亞的油井不能再安然為卡扎菲政權吸金。

作為歐佩克第七大產油國,石油貢獻了利比亞公共財政收入的85%。上周開始,占利比亞原油產量72%的八大外國石油公司的油井已開始陸續停產。

利比亞最大的外國石油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德國巴斯夫在利比亞的子公司Wintershal宣告即將停產或已停產。西班牙雷普索爾、法國道達爾、奧地利OMV、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也紛紛撤出利比亞。

“大約每天50萬到70萬桶原油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國際能源署2月24日的初步預估稱,“這只占全球每日石油消費量的不到1%。”

即便不到“1%”,但正如石油問題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吉爾伯特·邁卡特夫所說的,“這種變化足以令石油交易員們緊張不已”。本周二,布倫特原油期貨報收于115.95美元,這是自2008年10月以來油價的最高峰。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東局勢的變化,第四次石油危機來襲的言論不脛而走,槍聲四起的利比亞似乎是撬開此次危機的導火索。

研究與評估機構經濟展望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伯納德·鮑默爾說,“因為無人能知這種動亂持續多久,如何收場,因此今年的油價仍將上漲。”

國際能源署隨即表示要對可能出現的石油供應中斷保持“高度警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huangyq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