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們離開部委大樓1998年部委人員大分流回望
本文記錄的是,十年前第四次機構改革那場大規模的部委撤并和人員分流的故事。我們不應忘記,伴隨著那場動人心魄的改革的,是一大批普通部委公務員的命運流轉
■編者按 外交部大樓。每一次機構改革都將改變許多公務員的人生方向?!〗?攝 歷次機構改革 還是像十年前那樣,部委辦公樓前國旗獵獵,武警照舊像鐵樁般挺拔地站立,大門兩邊的兩個大石獅子注視著進進出出的人。
北京,又一場機構改革已啟動。像前五次一樣,每次改革都是一次“革命”,而機構的人員分流和職能轉變,是這場“革命”成敗的關鍵。
本文記錄的是,十年前第四次機構改革那場大規模的部委撤并和人員分流的故事。我們不應忘記,伴隨著那場動人心魄的改革的,是一大批普通部委公務員的命運流轉。大歷史往往靠 “小人物”來書寫,今天的改革故事也是昨天歷史的延續。而只有讀懂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暢望未來的改革。
第一次:1982年。這次改革明確規定了各級各部的職數、年齡和文化結構,減少了副職,提高了素質;在精簡機構方面,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人員編制從原來的5.1萬人減為3萬人。
第二次:1988年。通過改革,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直屬機構從22個減為19個,非常設機構從75個減到44個。在國務院66個部、委、局中,有32個部門共減少1.5萬多人,有30個部門共增加5300人。增減相抵,機構改革后的國務院人員編制比原來減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實施后,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原有的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國務院不再設置部委歸口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8個。
第四次:1998年。國務院不再保留的有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更名的有3個部委。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第五次:2003年。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由28個部門組成。
從部長到公務員,大樓里不少職位換了好幾茬人,薛劍(化名)每天仍會看到鎮守這座大樓的這對石獅,盡管前些日子,它們并沒能阻止東北某縣的警察擅入抓人,但這些天,這座大樓里議論的焦點卻是即將啟動的國務院部委機構改革。
這意味著有人會從大樓里離開,十年前,薛劍離去時,已有3年公務員工齡。
從去年十七大胡錦濤報告提出“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制”的概念,到改革方案草案今年2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討論,再到3月11日國務院披露機構改革方案,薛劍依舊像十年前那般關注機構改革的任何新動作,只不過,這次他是以新聞人身份。
十年過后,他心平氣和地回顧那段時光,還真感謝當時被動的“出局”?!耙粋€小人物在風浪面前是沒有搏擊本錢的,盡快找一個安靜的避風港灣呆下來,是明智的選擇?!彼f。
&nb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