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退步人生:與“成功學”相向而行的人生姿態】遠離顛倒夢想
作為人類,我們修建寺廟、監獄和海底隧道,我們發動車床車出一枚螺栓,我們推翻一個政府后建立另一個,我們直立行走了七百多萬年,我們修訂發行第72版的《新華字典》,……如此亢奮,如此堅定不移,到底是為了什么,人類如燒紅的鐵板上的豆子般蹦個不停?難道不是為了在冬天落雪的街邊沒有這樣一個露出兩截小腿的丐童嗎?
通過近來微博里街拍丐童以解救被拐兒童的風潮,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在街邊乞討的孩子的照片。今年冬天特別冷,甚至包括一些長江以南的地區,春節后竟還在落雪,譬如成都,雪一落地即融為冰水,我見到的一張照片里,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就俯身趴在這樣的黑色雪水里,褲子太短,露出兩截小腿,破爛的小上衣上還繡著一只長頸鹿,面前的紙盒里散著數張以五角為主的零鈔。
我突然很好奇,很想知道,作為人類,我們修建寺廟、監獄和海底隧道,我們發動車床車出一枚螺栓,我們推翻一個政府后建立另一個,我們直立行走了七百多萬年,我們修訂發行第72版的《新華字典》, 我們計劃生育,我們制造原子彈和衛生巾,我們中的一些人為另一些人頒發獎杯,我們加入組織,我們為月亮寫詩并飛向它,我們用安卓系統取代了塞班系統……如此亢奮,如此堅定不移,到底是為了什么,人類如燒紅的鐵板上的豆子般蹦個不停?難道不是為了在冬天落雪的街邊沒有這樣一個露出兩截小腿的丐童嗎?這樣一個孩子,默默無語地朝讓我們琳瑯滿目的物質文明、雞血上身般的進步精神啐去一口,我就不信哪一個自詡有人性的人有臉把這口唾沫從臉上抹去。
若你覺得,一個小小的丐童不足以讓我們對人類引以為豪的物質文明和進步精神產生懷疑,那么我們放小一些,請問這個孩子足以暗示社會的冷漠、殘酷和不公嗎?若你認為可以,那么,這種冷漠、殘酷和不公又孳于何方?我們整日繁忙,卻不知在忙什么;我們勇往直前,卻忘記去哪里。老子奉勸人民的管理者應“以無事取天下”,因“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在不過剛剛發明了輪子的2500年前,老子已經判定人類道德敗壞、戰亂不止的根由是要求太多、進步太快,若放在今天他該說些什么?他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人,他一個字都不會改。他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于之爭。”他這句不講社稷,講的是人生。
現世多數人都跟屁股著火似的逃竄著,抱住已得到的,爭搶沒得手的,百忙之中突然有那么一瞬,覺得有一點焦躁,有一些恍惚,有一陣溺水般的呼吸困難,恰如繁花似錦、一日千里的人類社會突然有那么一瞬,在落雪的街邊躺下一個丐童。多數時候,這些焦躁很快被接踵而至的大小事淹沒,恰似那個丐童瞬間消失在五年規劃、美化市貌、禁乞新規等人類進步的階梯下,消失得不見蹤影,甚至,多數人會覺得這焦躁意味著焦躁者還不夠努力,這丐童意味著人類進步得還不夠快,于是要更努力,更快更高更強……但偶爾也會出現老子這樣的不和諧者,會出現我們在這個專題中的人物,他們從洪水般一瀉如注的人類進步潮涌中款款脫身,歸位于真實的自我,不過一退一定,何止天高地闊,簡直腳踏祥云,騰空而升。
從精神層面來說,佛比老子更為耐心且有邏輯地闡釋了人生“退步”的智慧和益處。十年前,我百無聊賴地逛了逛上海市中心的靜安寺,無意抬頭,見一匾上書“來此作甚”,心中一蕩,后來才知道很多名剎出門匾都是這個。這是第一步,有點像一日三省吾身,又有些像西方哲學的基本三問:你是誰?來自哪里?又去向何方?甚至含著一絲戲謔:你怎么糊里糊涂地落到如此田地?請你認真回答這些你理應知道答案的問題。
第二步在杭州靈隱寺山墻上,上書 “咫尺西天”,每個字有四尺見方。清明離混沌、自由離執著、極樂離極苦不過一尺,頓悟就在你的腳跟后面,彈指即到。
然后我去了昆明西山的太華寺,主殿內最大一匾書“海不揚波”,此寺位于西山群峰中最高一座的頂上,面朝山下無邊滇池,才有“海不揚波”之意想,諷刺的是現今山下不過一片草木枯疏的荒地,曾經的波光無限,已在大躍進時被一心要解放全人類的社會主義新青年們填了。寺里和尚說:“萬年古湖寒得很,那些被填的土地一株稻子也長不出來。”太華寺里,“海不揚波”旁邊一匾書“皆大歡喜”,我不懂佛教,但懂得見好就收,我不懂佛教里的歡喜有多歡喜,但我看到太多人為了求世俗的歡喜而太不歡喜,歡喜太高太遠太激烈,不如不求它。這是第三步, 海這么大, 什么事都可能發生,但卻能夠微瀾不興,多么不容易。
殊不易,因為靜并不是不動,空并不是無物,無為也不是守株待兔,“退步”更不是消極墮落、隨波逐流。你找不出比我們這個專題里所提倡的“退步人生”更積極的人生,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考100分、為了有一個億、為了把女明星娶回家、為了在廣場上塑一尊自己的像……我們不是為了這些事活著,我們活著是為了讓自己歡喜安寧,回望內心時可以微微一笑,如果100分、一個億、女明星和塑像能夠幫你綻放這縷微笑也算,但你不覺得這些事有些困難?為什么不抄條近道?為什么不能像陶淵明那樣,不過在籬笆下摘朵菊花,即已嘗到人世至高的快活和榮光。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