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 退步人生:與“成功學”相向而行的人生姿態】我們只是錢財看守人
新教徒認為,創造財富是榮耀上帝,舍棄財富卻能夠如駱駝穿過針眼那樣,得以通過天堂的窄門。世界上,總有那么些人,他們視自己為錢財的看守人,而非擁有者。他們退卻財富閃耀的光環,卻讓靈魂得以登堂入室。
新教徒認為,創造財富是榮耀上帝,舍棄財富卻能夠如駱駝穿過針眼那樣,得以通過天堂的窄門。
世界上,總有那么些人,他們視自己為錢財的看守人,而非擁有者。
他們退卻財富閃耀的光環,卻讓靈魂得以登堂入室。
2006年,股神巴菲特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把自己名下的900萬股股票逐年捐給比爾·蓋茨成立的基金會。按當時市值計算, 這些股票值370億美元。得知這個消息,蓋茨夫婦激動得落淚,倆人擔心:“把別人的錢給出去,己任有多大?”而巴菲特,這位數十年如一日滾財富雪球的人,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終于可以放棄對財富的堅守了。
50年前,家人和朋友就斷定他會在積累財富方面做得很好,于是將10.5萬美元毫無保留地交給他打理。50年后的今天,他坐下來考慮的問題卻是:誰在分散財富方面可以做得比自己更好。對好友蓋茨的信任,理所當然來源于他對社會的杰出貢獻,更重要的則是巴菲特目睹了這位朋友樸實無華的生活:世界首富只有一個妻子,一輛車子,一座多年沒有翻新裝修的房子,一家公司和越來越多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1
不了解蓋茨成長經歷的人喜歡把他的低碳生活歸結于新教精神:禁欲和敬業。如馬克思·韋伯在他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說:“如果因職業勞動而獲得財富,那是因為得到上帝的保佑。賺取財富是為了榮耀上帝,而財富本身的獲得是替上帝看守”。所以,上帝挑選的兩位最大的財富管家—巴菲特和蓋茨,隨后在西方世界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財富退潮運動,號召美國403位億萬富翁捐出一半財產,用于慈善事業。短短的時間內,他們獲得了近40位資產超過10億美元大佬的公開承諾。
意想不到的喜悅不免讓人沖昏頭腦,這兩位管家又滿懷信心地來到中國,但敢于接過他們燙手山芋的人,只有“中國首善”陳光標。在蓋茨來中國之前,這位財富王國的老實人、慈善世界的天真漢已向社會捐出了13億。他給巴菲特和比爾寫了一封樸實的信: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可以說“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財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存放在家,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分享”。
陳光標并沒有把財富視為上帝的賜予,倒仿佛洞悉了佛教的般若。“只有空,才能有,即使有也無非是空”。這種財富般若并非人人能參悟。緊隨他的還有中國UPS電源行業最大企業的掌門人何思模,他早年參軍,17歲喪父,24歲曾為創業扒過火車賣過血,身為佛教徒的他說:“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既然如此,那就不帶走任何一份東西。”
還曾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老牌慈善家曹德旺,小時候同樣一貧如洗,14歲輟學,倒過煙絲,種過白木耳,當過炊事員、修理員、知青連農技員……“貧困時一天只能吃兩頓,且都是湯湯水水,直到結婚,才穿上了襪子。”
2
猶太民族告訴我們,生活在動蕩、災難和迫害中的人,常常會依靠金錢帶來安全感,因此歷經磨難的窮苦人自然會有讓世界人民艷羨的賺錢本事。但并非有朝一日站到了財富金字塔尖端,安全感就穩如泰山。北京一位身家過億的著名餐飲企業老板去釣魚,除了攜帶特意從日本買來的全套釣具,還帶了兩個保鏢,外加兩支獵槍,他滿懷顧慮,認為“競爭一激烈,就免不了麻煩,這樣以防萬一”。俄羅斯首富阿布買了一艘超級潛艇, 一旦遇到危機, 它可以潛到水下3000米,這艘潛艇相當于一個小型聯合艦隊。
這些在外人看來很是風光的奢侈性消費,在地產大亨馮侖眼里,都不但不能增加反而是減少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感覺,人們常常知道斂財的幸福,但是很少了解散財的幸福。陳光標就深諳此中真味,他在金光閃閃的“錢墻”面前展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將紅包親手派送給每一位困難戶,并且深深地鞠上一躬,恭恭敬敬說一聲謝謝!在媒體面前更是直接大方地透露捐款信用卡密碼,力爭將自己的誠意表達到通體透明的地步。
今年春節前夕,陳光標還跨過了臺灣海峽發紅包,引來了島內眾多媒體名嘴的白眼。如此高調,豈不是傷害大家的自尊心?但是民眾目睹他在鄧麗君墓前淚流滿面、動情歌唱,在捐款儀式上旁若無人地表演武術,以及在電視上遭他人數落依然泰然處之后,態度發生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評論家們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單純、自我人格發育完整、“法喜”充滿的人。
相對于陳光標的高調行善,美國舊金山還有一位在媒體面前很害羞的慈善家查克費尼,熱衷于無相布施。這位神秘富豪穿舊衣服, 戴爛手表,住出租屋,擠公交車。與許多仗義疏財的超級富豪一樣,他也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大西洋慈善基金會”, 但不同的是,他拒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了減少曝光,他甚至大費周章地跑到百慕大群島注冊了該基金會,以逃避美國法律對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定。
3
蓋茨很喜歡一篇文章,叫做《財富的福音》,其中有一條,是說要堅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安排好錢的使用,而不是等死了以后。因為死了以后錢可能淪落到一些無能的人或者草菅善款的一些基金會手里。
法國著名的威爾頓斯坦家族神秘家產就是這樣被兒子和繼母推到了臺前,遺產爭奪戰已經歷時四年,法院宣布對該家族全部收藏品進行清算,而整個藝術收藏界都為之興致勃勃。藝術品交易界一位名家評價,威爾頓斯坦家族的孩子們相當愚蠢。很明顯,將貴重的藝術收藏袒露在世人面前是違背家族本意的危險事情。
當然,等到年事已高迫不得已要花身后錢時,還需要照顧周邊親人的利益與情緒,艷福無邊的巨富們老了也就麻煩無邊。去年年末舉家團圓之際,澳門賭王何鴻燊家里爆發財產大戰,迫使九十多歲的賭王不得不使出殺手锏,自編自導將家人告上法庭然后又撤訴的好戲,只為了向家人軟硬兼施,逼迫家人投降,將財產平分給四房太太。
有理由相信,一個能夠掌控澳門博彩業轉盤的男人,必定也能有效管理好自己身邊的N個女人,但是看到年邁的賭王按照課程表輪流到幾房太太家里,上有關財產的思想政治教育課,還是頗感人生的無趣與疲憊。
網絡編輯:瓦特